1.人际隔阂:传达者想表达的信息和接收者认为自己获得的内容之间通常存在差别。
人际隔阂更容易出现在亲密关系而非陌生人之间:我们不会想到伴侣会误解自己,也不会像与陌生人相处那样努力检查彼此是否达成共识。
2.非语言沟通:提示着人们的情绪状态,所说话语的真实意图。
2.1 面部表情
2.2 注视行为:有权利,地位高的人讲话时看对方更多,而倾听时看对方更少。
2.3 身体动作
2.4 身体接触:经常与伴侣接吻能降低胆固醇
2.5 人际距离:亲密区:前胸到46cm,如果两人面对面如此接近,要么非常亲密,要么十分仇视;人际区:46cm-1.2m;事务区:1.2m-3.7m;再外就是公共区。
2.6 副语言:指个体发出的各种声音特征(说话方式,速度,音调等)。情人之间延迟应答的时间更长,谈话间经常有沉默,总体上说得更少。人们与好看的人交谈时会使用更低沉的声音。
以上六种非语言沟通会结合。真实的意图有时候表现在非语言沟通上。
非语言行为可以对亲密程度精细调整,从而确定舒适的亲近水平。与熟人的谈话若是进入了令你不自在的亲密程度,你可以转向一边,往后靠使两人保持更大的人际距离。你可以转移目光,借助不太活跃的副语言和不太愉悦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不舒适。
3.言语沟通
3.1 自我表露
沟通有广度,深度。一次说太多太快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突破别人的期望,常常给人留下糟糕印象。最好的策略是保持耐心,让可以感觉到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加亲密感。
要变得亲密,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自我表露。第二,对彼此的个人信息有兴趣和同理心。第三,双方必须认识到对方具有应答性(有兴趣,同情,尊重)。
如果对方看起来漠不关心或心不在焉,我们就会向后退缩,表露就会减少。
3.2 秘密和禁忌话题
社会渗透(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几乎达不到所有方面,也不应该这样。即便是情侣也应该有必要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即使尝试这样做都是错误的:亲密的自我表露和选择性地保留一些秘密能促成婚姻的美满。(如果有了婚外恋,“你会告诉你的伴侣吗”,大量讨论的结果是“不会”)。
最常见的禁忌话题是 亲密关系本身的状态:爱情关系的现状及未来。
相反,有的人会进行秘密测试:
三角测试:观察恋人对别的有吸引力的异性的反应;(那个人好看吗?)
耐力测试:煞费苦心制造困难让恋人克服,以验证其忠贞;(你愿意为我。。。?)
分离测试:暂时分开的理由来考察恋人欢迎自己回来的热枕。(我们分开吧。。)
这一切好像是自寻烦恼。
3.3 线上沟通。
对一些人来说比实际谈话更安全,更容易控制,因为害羞的人在线上比面对面交谈表现出更多自我表露。在线沟通存在大量人际隔阂。
3.4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我们说出心里话,努力为伴侣沟通,并不总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听我们唠叨的人心里也许产生了人际隔阂,导致其误解和困惑。
3.4.1 沟通不良:
数怨并诉(同时谈及几个问题,反而使最关注的问题掩埋在同时责难的许多沮丧事件之中)。在一长串关心的问题上扯来扯去,一个都解决不好。
读心术: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不耐心思索伴侣的话,反而仓促得出结论(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并根据自己揣测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
消极打断: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或转换话题,就会显得不够尊重和欣赏伴侣。
反向抱怨: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只用自己的抱怨来应对伴侣的抱怨,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
3.4.2 精确表述
行为描述: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会涉及普遍性,就事论事;不要出现“你总是这样。。”“你从不。。。”。
第一人称陈述:使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感情。
【“当你在。。。情况下做。。。。的时候,我感到。。。”】
【“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
【“你昨天晚上加班不回我消息的情况下,我感到很生气。”】
3.4.3 积极倾听
复述: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可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并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
3.4.4 礼貌而镇定
【“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给我十分钟让我冷静一下”】
3.4.5 确认。
表达尊重和认可。并不需要和伴侣观点一致。
【“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