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儿子依偎在我的怀里,每逢这样的雨夜我总是想起母亲,想起那个雨夜。
那晚的经历,我是听母亲后来轻描淡写地说的。
当时,我七八岁的年纪,弟弟比我小两岁。父亲在外地上班,母亲在家带我和弟弟,我们上小学了,闲不住的母亲会跟着村里人打些零工,贴补家用。
那天,母亲和几个小姐妹去城西做工,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天公又不作美,风雨交加,从城西回来要沿着河岸一直走。九十年代的河岸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又没有路灯,雨夜一片漆黑,只有偶尔的闪电带来一点儿亮光。
母亲说那天也是倒霉,走到半道上,自行车胎就没有气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推着走。那几个小姐妹见母亲走得慢,竟然也没有等她,就在头里先走了。于是黑漆漆的河岸上就剩下母亲一个人艰难的推着自行车走在泥泞中,全身已经湿透,眼睛被雨水打的睁不开。当时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其实母亲平时就胆小,在那样的情况下也是害怕极了。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一双儿女倚门而望,她怎能就被吓垮了呢?她抹掉脸上和着泪水的雨水,咬着牙硬是推着自行车徒步走了五公里才到家。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母亲到家时已经快十点了,弟弟早已经在我怀里睡着了,而我搂着弟弟倚着门框等着母亲,当院门吱呀一声打开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一身泥泞的母亲自行车都没有停好,一把将我和弟弟搂在怀里,我们母女仨抱头大哭,母亲一个劲儿地说着“总算回来了”。
我一直不敢去想象那个雨夜胆小的母亲是怎样的害怕和绝望,是怎样走过那漫长的五公里的,又是怎样担心着家里一双幼小的儿女。母亲常说“人总是要吃苦的,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朴实的劳动妇女,她讲不出来大道理,却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
每逢这样的雨夜,我总是会给母亲打个电话,我不想让她想起那个雨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