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地位瞬息万变、商业模式尚未足够成熟的情况下,谁都不愿先于对手将自己暴露于众。
针对近日国外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的小米最早于明年下半年IPO的消息,小米官方再次予以否认,并称公司估值会暂时以上次融资时估值为准(450亿美金),而非业内传言的690亿美金估值。
这已不是小米第一次站出来否认IPO传闻。事实上,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未来5年内不会上市。据凤凰网报道,雷军最近一次公开谈论小米上市话题是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该媒体援引雷军的发言表示,“自己(雷军)做企业时间比较久,不追求短期估值。小米会在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
不仅是小米,就连近几年横空出世、借资本之力迅速开疆扩土的滴滴出行、美团,以及摩拜和OfO等明星公司,融资基本都已进入E轮、F轮,却未见上市动向。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互金巨头蚂蚁金服和流量大鳄今日头条。
连续多轮巨额融资却不上市,似乎成了中国互联网圈的一个怪现象。笔者试着分析了个中原因,但需指出的是,本文并未针对任何一家公司,请勿对号入座。
在笔者看来,很多公司以“不缺钱”为不上市的理由,实则可能是为掩盖企业自身的业务窘境。换言之,“不缺钱”可能是一种被动的“安于现状”的状态,即因暂未找到新的业务增长,便无需为这些业务进行大量投资,现有业务的营收暂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如果是此种情况,企业应该考虑的就不是是否上市的问题,而是为现有核心业务拓展新的增长可能,或主动寻找新的能带来稳定增长的业务。一旦找到新的增长方向,再考虑上市也不晚。否则,上市后要承担来自监管、舆论和投资者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一家企业偏离自己的核心价值,最终成为一家二流、三流公司,甚至被市场清退。
另一方面,与传统行业不同,科技互联网圈的进化速度瞬息万变,巨头的形成和陨落总是猝不及防。这既能解释为什么Google、Facebook等公司能迅速垄断一个行业,也能解释体量如雅虎这样的公司为何会迅速没落。
因此,在商业模式尚未足够成熟、还未形成相对安全的行业优势、同量级对手林立的时候,上市是需要底气的。因为选择上市,就等于选择将自身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裸露在对手面前。这很可怕也很危险。
现在能看到的是,大家还在忙于“修炼内功”和“安营扎寨”。但用不了多久,中国科技互联网圈便会迎来一波上市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