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近读唐诗,有感,遂作此文。
唐代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一个气势雄浑的时代,一个迎风高歌的时代,一个让中国人留恋和追忆的时代。随手拈来一首唐诗,就是一副风景,随口高诵一首唐诗,就是一曲悠歌。一首首唐诗,好比一个个久不相见的故人从遥远的时空寄来的信笺,诉说着他的见闻、他的悲喜。
流光溢彩之梦中大唐四、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玉门关,因西域往内地输送玉石而得名,是唐代的边陲之地。西出玉门即是西域之地,因此有多少诗作记录了玉门内外的慷慨悲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羌笛之处,莫怨杨柳。同样的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卷,从黄河之头的白云开始,到孤城尽头连片的重山。
塞外玉门唐代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朝代,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节制西域各部,那是一个辉煌灿烂,令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时代。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具体名字已不记得,貌似是《天地英雄》。讲的是从西域运送佛骨到中原的故事,里面有个情节,是陈道明扮演的一名日裔唐朝武将在西域巡视,路遇西域民族的响马子打劫驼队。陈道明立马横刀在一低矮关隘处凛然正色道:“大唐无关之处,我便是官,欲过本关,先过本官这把刀”。至今仍然很清楚地记得这句台词,虽是电影演义,但把唐朝的辉煌与雄厚展现的淋漓尽致。首先陈道明扮演的武官的日裔身份,就是有力的证明,唐代国威威震四方,周边小国争先纳贡称臣,长居长安城的日本留学生就有数百,唐代的外族武将也有不少,这是其一。其二,西域本为统治末梢,响马、土匪、民族势力猖獗实属必然,然大唐的威严就在于即使一人也敢亮剑,他的存在就证明唐的统治已到此地,他的后面是整个大唐的支持。所以那句话是霸气外漏,令人震撼的。当时的大唐就是那样一个时代。
《天地英雄》剧照再回到关于玉门关的诗歌。关于玉门关,起头描景都是大气磅礴的,因为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戈壁连片,大漠孤烟,天地相接,远山横卧,眼前确实就是万里江山。青海长云是青海湖畔的万里草原,大唐与吐蕃边境,长年交战之地。映暗的雪山是那横亘在青海湖之北一直延绵至西域的祁连山脉,诗人以俯瞰的视野,望向那祖国辽阔的边陲。孤城之上,遥望那远在河西走廊的玉门关,自汉武帝开拓西域一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兵戈不止,历来是中原王朝和突厥等少数民族厮杀之地。诗人俯瞰的两地,都是唐王朝的作战一线,由此可见我们边塞诗人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将士,心系国家安危。黄沙之中历经百战,沙石磨透了身上的铠甲,军旅生活之艰辛,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但诗人有信心有勇气有豪情地唱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唐之勇士,唐之奋进,唐之大气,震天撼地!
玉门边军即使是在今天往西北而去,都会为一眼看不到边的茫茫戈壁感到悲凉,何况在交通不发达,人口也不多的古代。诗人是以何种强大的内心,在克服了人生的迷茫与困顿之后,渐渐将自己融入西北的重山戈壁与边关晓月之中,我们不得而知。但当他对着茫茫西域唱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他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他战胜了从长安一路向西而来的那个曾经文弱的自己,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国家生存线,他激励自己,也激励所有披甲的战士,向前!
大好河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