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自控力,有两点感悟。
第一,自控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锻炼。
自控力需要锻炼,而这个锻炼的过程,就是要有意识地减少“他控”,给孩子提供自控的机会,让他自己尝试承担自控带来的任何结果。只有不断尝试自控,孩子的自控力才会越来越强。
今天在103班听课,有个女生在公开课期间,三次离开座位,2次离开教室,显然班主任和学生已经习惯这个女生的“任性”,课间我和这个女生聊了聊,表扬她一个优点,其实第一次上课时发现坐在教室前面的她自控力有点弱,但她知道的知识还挺多,第5节课是我的课,我上课首先表扬了她,说她在英语课表现好,不会离开座位,在课堂上学唱英文歌她竟然唱出了比较难的一句,我再次表扬了她,旁边有同学想告她的黑帐,我用手势制止了,这个女生在英语课上没有离开座位,只是玩了两次她的铅笔,下课时她说要画画送给我,问我想要男孩画还是女孩画,我说你画自己送给我好吗,下课先活动,画好了下周英语课时送给我 ,这个特别的孩子不一般。我们通过肯定她,让她慢慢培养自制力。
第二,自控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甚至可以说越早越好。
家长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尽可能多的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自控必然有相当的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无论成败,都要给孩子自控的机会。成功固然可贵,但失败对他的成长而言也同样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在未成年的阶段,“栽跟头”应该被允许甚至被鼓励,因为每一次“栽跟头”的经历,都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能力的过程。在未成年的阶段,“栽跟头”付出的代价最小,收获也最多。如果家长迟迟不给孩子自控的机会,等到他成年之后,依然缺乏自控力,再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再栽跟头就是大跟头,甚至可能一个跟头栽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从儿童成长需要和风险成本来说,培养自控力都宜早不宜迟。
当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绝对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通过“背着抱着”的方式在短期内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不应该再被视为责任心强的表现,更不应该被当作正面典型大加表扬。因为这种“背着抱着”的做法,从短期来看固然成效卓著,但是长期来看则严重损害了学生自控力的发展,与教育的长期目标完全相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