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卖惨”作品对初中《阅读理解题赏析题》的影响

论“卖惨”作品对初中《阅读理解题赏析题》的影响

作者: 程程的dad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9:5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 卖惨这种综艺的荼毒肆意孳生,许多草根选秀类节目选手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卖力的在台上吆喝,看的多啦让人乏味,这也就算啦,一旦进入自我介绍环节特么就变得极其恶心,互相逼着卖惨,套路无非是“少年难产死啦娘、父亲残疾、奶奶年迈、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上学学费还要邻居凑,寒冬腊月过年别人家放炮吃饺子自个儿单薄衣服喝北风就就咸菜、步入社会遭歧视、看中的姑娘跟啦他……”(请把镜头转向观众席对准满含眼泪、动情的观众 烘托气氛……拉近、特写、放大、摇镜、转场)以至于韩红作为嘉宾在一期综艺实在看不下去,半道儿截胡,当面戳穿、综艺都已经这样烂到根啦,不煽情都没法活,这是腐朽到骨髓的糟粕文化,其来有自……,SD电视台简直就是卖惨专业户。

    最近辅导孩子中学的阅读理解题,儿子总是在阅读理解中涉及概括总结文章主旨,赏析题上丢分,我也尝试着自己解析对照答案,但是教材中选择的文章以及答案我真的,真的很生气!  《父亲不写信》全文如下: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11)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5.  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1. 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2.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3. 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

      4.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  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

      5.围绕“代沟”,观点,分析。

    问: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标准答案是:1、身处逆境却很坚强;2、对子女充满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代沟“的认识:不可避免、但我们要互相理解、互相关爱。

    这个父亲形象毫无美感可言,既不可爱也不可亲,对孩子缺少关爱,同龄人常有的亲昵都未曾有过,态度严肃,死板,木讷,感觉只是把孩子带到世上就不管不问的感觉,“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  但是答案中所谓的“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文中哪儿体现的?,对子女的爱那么的吝于表达,枉为人父,应该感到羞愧啊,最近读到褚时健的儿子回忆父亲的过去,“记忆中从没有得到父亲肯定的夸奖,貌似儿时只有唯一的一次……”,至今他都耿耿于怀,心有阴影,此外更让我诧异的是,文章中哪里来的“深处逆境却很坚强” ,如果作者母亲去世父亲独自抚养一双儿女,作者高考落榜父亲卖驴供养儿子复读 勉强算的话,对于中学生体会这种关系有点勉为其难,我妄自菲薄的揣测,作者会不会为啦  突出首尾部分的巨大反差,故意丑化 父亲的冷漠,突出末尾部分 父子之间的亲情的修复而不得已为之,因为不这样描述冰火两重天不足以突出贯穿主题的“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付诸实行。开启啦汉代的集权思想改造,董仲舒为人狡诈,他虽然是儒家的推崇者和后继者自居,但他杂糅韩非子法家人神共愤的思想充斥到儒家理论中,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其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尤为恶名昭彰,他确立的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它虽然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但是从那时起,父亲的形象就被丑化:内敛、严肃、一本正经、权威、肃穆、冷酷……,

    历代文学作品里 有的是 严肃、压抑、 阴郁的形象示人,有的始终是居高临下的角色示人,例如鲁迅笔下《朝花夕拾》之《五猖会》的父亲形象就可见一斑, 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逼他背书,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以及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阂。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文章强调的 代沟,不仅仅作者儿时父子关系冷漠所导致,而是封建儒家的礼制下天然产物的投射。原本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直到当代文化的复兴,才知道这种父子关系不是进步和延续,而是糟粕,但目前文章中大肆的推送给青少年 我觉得非常不妥,父子形象应该是有爱有严肃,充满温暖的亲情关系才显得相得益彰,而不是 待到儿子离开之后,父子通过书信往来修复亲情,这种悲戚感让人心生厌恶、不真实、无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卖惨”作品对初中《阅读理解题赏析题》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tr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