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多理想,才敢许鞍华

作者: 了繁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11:36 被阅读13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不同的三个地方随意走进三家商场买了三款衣服,到家里一看吊牌居然是同一个品牌,而你根本没有刻意选择这个牌子。就好像你总会被同一款女生吸引,可能换了时间,换了空间,但那份让肾上腺素飙升的诱因从未能获得免疫。

      晚上无聊,刷个电影,随意选择了个《男人四十》,以为是新片。很奇怪,这名字对刚刚跨过三十的我很有吸引力,莫非我真的老了,年纪尚轻却总以为不惑了。

    这片子着实让我惊讶,你怎么也想象不到张学友口里念出《前赤壁赋》和手捧《万历十五年》的画面。将一个清高,才情,内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拿捏的很到位。故事的框架并不新奇,遭遇中年危机,外遇学生,妻子是曾经的同学,和师长有过一段不论之恋,男主以同样的方式轮回……看似乏善可陈,甚至很郭敬明,但是导演却偏偏硬塞进了文学,整个故事瞬间升华,文学总能猝不及防的击中我。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梅艳芳和张学友的深情对吟,恰恰反衬了中年的梦想的幻灭以及激情的退却。一如开篇时的万历十五年,看似波澜不惊的一年,却暗藏着险流,奠定了历史的走向,也预示着家庭将要面临的危机。

      这是出自一个女导演之手,许鞍华,从《黄金时代》开始,知道了她的存在,每一次都会为之动容,然后在《她认出了风暴里》,你能看到一个视文艺为生命的一个文人的情怀,以至于每次重刷黄金时代,屡屡被那一代人的风骨所感动。

    再次被许鞍华俘获是《明月几时有》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不一样的抗日影视作品了,没有很激昂的热血,血腥的抗争画面,甚至战争年代都包涵那么一点文艺和诗意,影片的名字虽为《明月几时有》,但是确实讲述了在香港发生的真实的抗日故事,一群青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卫这个城市,解救老舍,郭沫若等知识分子的惊险历程。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日本的枪口下以七步成诗的典故再现,

    明月几时有,月如钩,何人相约黄昏后。明月几时有,月当头,何解一段离愁。明月几时有,上高楼,何时才是团圆时候……苏东坡的诗词再次出现在她的镜头里,被死亡的氛围笼罩,她真的是用生命在热爱。

    之后特意关注了下她的生平,在朗读者里她说,除了看书,和电影必要的工具,她几乎没有生活,全部献给了艺术。

    要有多理想,才敢许鞍华

    从《半生缘》到《倾城之恋》《金锁记》,她独爱张爱玲,一次次将之作品搬上银幕,或许她更爱民国那个文人的黄金时代,从黎明到刘德华,张学友,周润发,梅艳芳,汤唯,彭于晏,每一代人在她的笔下都被赋予文人的血脉。听说《第一炉香》要筹拍了,期待着被再一次俘获,心甘情愿。

    要有多么理想主义,才敢像许鞍华一样,为了心中的文学梦,一辈子披肝沥胆,付出一切也失去了一切,却依旧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梦想照进现实。

    她说她会一直走在文艺片的道路上,但又却那么的江湖,那是她自己营造的诗意的江湖,她用一生在阐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有多理想,才敢许鞍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u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