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自律计划要不要每天都完成?
答案是要的,首先我要检讨自己:抱着侥幸心理,让自己享受周末的娱乐时间,周末默认给自己“放假”,可以不写文章是一种本能的惰性。如果没有持续坚持,也就失去了每天输出的意义。我遇到的问题是,在过程中大脑会想偷懒,会觉得写得不好就不想发出去,甚至还有点想放弃。写不出来的时候很痛苦,打开电脑,1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想好要写什么,是我前面经常遇到的事情。经常会被突如其来的任务占据本该写作的时间。
如果想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情况,所以一定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回避和放弃。
我一定要坚持每天写文章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文字都是见证自己成长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能更深度的了解自己,从而一步一步地实现认知迭代。
超越自己,意味着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当处在人生低谷时,整个人的幸福体验也跌落到谷底时刻,这种谷底体验能驱动人的行为,从而做出更好的或更坏的改变。有些人一时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境,会自暴自弃;也许会有反转,某个瞬间,能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做出积极的改变,找回曾经勇往直前充满斗志时的自己。
从《百岁人生》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对生命及时间的启发与感悟,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初学者心态去接受改变,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超越当下的自己。看清身边充满无数浮躁的干扰或诱惑。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很多人年初都会有列一份书单的习惯和冲动,我喜欢写读书计划。就像嘴上说的好听,但是永远不行动的人,当你回头去看的时候,那些人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开始行动永远比说更重要。
最近三个月,我是如何让自己培养读书习惯的。第一个阶段,是没有很强烈目标的泛读,以前经常去豆瓣看评分,查过很多书名的评价,看到高分评价的书点个”想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下次看到的时候又有了更多的新书,再去标签上”想读“,年复一年,陷入了一种自我满足的循环中,只记住了书名,显然不可能透视书中的内容。
读书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经常以阅读数量的多少为目标。我们会容易陷入期望一小时读完一本书的陷阱中。对阅读数量的执念,追求快速阅读的方法,会让很多想去读书的人放弃读书,对读书越来越没有兴趣。通过最近的发现和思考,我不再给自己设置每个月阅读完多少本书的指标,但却也看完了10本书,这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以前一年我也就能看2本书,还是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看的专业类书籍。
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坚持,尽管我才经历了三个月,却有了很大的收获。前面三个月是广泛的阅读,找了很多书来翻,看完了10本书,之后决定开始阅读经典作品。
我现在不再惧怕读经典。之所以觉得经典的书籍很难懂,读不下去,我认为更多的是心态的问题。把心态调整好之后,当你每天坐下来翻开书的那一刻,看一个小时,哪怕只看了一个章节,然后花10分钟左右梳理看过的主要内容,会惊讶原来我也能读完厚厚的一本经典作品。所以,任何人都有成事的潜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行动力。
趁着双11,我又买了几本书心理学的书籍,接下来三个月开始啃这些经典作品,在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上学习更多不同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将成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的学科,学习心理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没有再局限只看设计类的专业书籍。很多人觉得与自己职业无关的知识一般不太关心,我以前也很怕自己把时间花在看没有用的事情上。但是,我开始认识到拓宽认知边界的重要性,短期看起来没有好处,长期坚持下来往往能发挥颠覆性的力量。不信你也可以试一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完成自我超越,从现在就要开始为五年以及十年后的自己布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