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莫高窟

作者: 清清Echo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14:09 被阅读24次

《朗读者》,一个最近很火的节目。朋友都说这是适合我的节目,可是很遗憾一直都没有时间看,直到昨天在外婆家的电视上看了一小节。看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翟墨朗读高尔基的《海燕》;一个是致敬现任的莫高窟研究院的院长所朗读的《莫高窟》。虽然只看了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对我的触动都很大。

翟墨,一个环球航行的船长。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与一个船长对话,他问:“你已经去过多少个国家了?”船长答:“我已经走过大半个地球了。”他的回答只是如此,就只是这么的一段对话就激发了他虽最初对船的不甚了解,却给了他如此大的勇气自己就买了一艘船出去了。他的回答如此轻松,而现在谈起曾经在海上所遭遇过的,所经历过的生死也是笑着说起,仿佛曾经所经历的生死就仿若夕阳西下时自己出去闲逛了一次而已那般轻松。我不知道是不是听者能够依据他所描述的情景那样,随着他的描述把自己置身于那样的情景中。也许是因为最近正在看毛姆的《偏僻的角落》这一本书,而这本书所描写的正是几个人海上航行的状况,毛姆把海上的情景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不置身其中都很难,应该是有了这本书的基础才让我对于翟墨的描写不那么陌生。虽然以前就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但是,这一次听他的朗读却感受格外的清晰,“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句是水手和船长发自内心的呐喊。(追着积雨云向前让天空成为自己的花洒这种感觉的确不错~)

樊锦诗,莫高窟的守护人。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莫高窟。她的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生命融为一体 那你能得到的就是无法估量的。有舍有得,这个老奶奶对于莫高窟是莫大的恩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却也是有愧的。她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这个家,如果没有你爸爸,这个家早已不存在。”其实,这里最让我触动的是比起组成家庭的两个人应该互补,我更倾向于两个人的目标是相同的。如同孩子的爸爸不是与妈妈的想法一样,那么就是她再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但是,幸运的是他们所追求的一样,他们都觉得大家比自己的小家要重要,而孩子的爸爸更是全力支持她所做的,而妈妈也正是因为有了爸爸的支持才会走得这么远。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我看到大海说好浪漫啊,而你却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只有越长大才越发现三观真正代表着什么,真正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坐在一起时,我宁愿我们是默契的沉默。(最后主持人还透露节目组请过好几次樊奶奶,但是樊奶奶都拒绝了,突然又同意了,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丈夫喜欢看这个节目,而她想着自己上这个节目,那么他肯定会开心的……)

相守莫高窟

相关文章

  • 相守莫高窟

    《朗读者》,一个最近很火的节目。朋友都说这是适合我的节目,可是很遗憾一直都没有时间看,直到昨天在外婆家的电视上看了...

  • 今日阅读美句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朗读者2(樊锦诗&彭金章)》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

  • 【56】西北游记五

    Day5:莫高窟——嘉峪关。 说实话,我们是冲着莫高窟来敦煌的,所以安排了一个上午去莫高窟。莫高窟从保护文物的目的...

  • 走近敦煌(三)

    莫高窟名称的由来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后来为什么又叫莫高窟呢? 其实,莫高窟一名,早在隋唐时期的洞窟里就已经出...

  •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六(完)

    阅读内容:有效教研案例 课例:《莫高窟》 思考:这篇文章“是教‘莫高窟’还是教‘《莫高窟》’? 干国祥老师这...

  • 想看敦煌洞窟,可以到故宫博物院,且看第285窟

    知道敦煌莫高窟是在中学历史课本,欣赏莫高窟是在读中国美术史,敬仰莫高窟是在看樊锦诗的传奇故事,错过莫高窟是在中央美...

  • 莫高窟

    课本上那充满传奇色彩的莫高窟即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网上说“两小时排队,五分钟观赏”绝不是戏言。漫漫排队路,...

  • 莫高窟

    今天终于能开来到向往已久的莫高窟,虽然只能参观四个洞窟,又不可驻足细细观赏,但还是很受震撼,莫高窟不是一次性...

  • 莫高窟

    读一篇美文,让思绪如水潺潺;吟一首古诗,随春风夜渡阳关! 八月的敦煌是被绿色浸染过的!清晨五点钟,花土沟到敦煌的客...

  • 莫高窟

    清晨六点准备歩行去莫高窟,外面的天空竟是出乎意料的暗。而且有些凉,商量了一下,继续回房间睡回笼觉。 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守莫高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gf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