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我每天听一本书,每一个月听一个主题系列的书籍。从心理学到哲学到教育学,再到育儿书籍。每天半个多小时, 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对各个领域的书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个月开始,就要回归细致的精读。而文芳老师正带着大家阅读的这本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就很不错。就先读这本书吧。
说的第1章是"逆向设计",第2章是——理解"理解"。
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先理解,再去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孩子们经常会混掉。如果对他们公式的记忆,是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那区分起来就会更容易。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而周长则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一个是面,一个是线,这样理解起来对概念就更为清晰。
当然,我们提倡理解,但其实不排斥练习。书中说,为了应试而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学策略。我倒不这么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固然是好的,但理解后的记忆,是需要有一个练习的过程。只有练习的量足够了,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东西才能更为清晰。
我见:
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运用。
为了应试而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学策略。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