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读书笔记
康德(Kant)课堂笔录

康德(Kant)课堂笔录

作者: 孤独隐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22:28 被阅读203次

    关于康德,我其实一直不敢轻易涉足,因为他的哲学太过深奥,体系太过庞大,他的三大批判,枯燥冗长,难以理解,但是他的思想之光,却又如此明亮,就像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端的白雪,如此美丽而又令人神往。是的,康德可谓人类哲学史的一座高峰,而征服高峰的欲望,敦促我不断向顶峰进发。

    就目前来说,由于有了英国三大经验主义哲学家的帮助,我暂时到达了康德哲学的山脚下,此时征途才刚刚开始。为了让此次的攀登更加顺利,利用本次采访的机会,我可以面对面和这位哲学大师做一次思想交流,我也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全面了解康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知道他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

    但是由于康德是一个极度自律的哲学家,他的生活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他并不接受我们杂志社的邀约,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我几乎没有时间完成我的哲学体系了,我简直无法想象我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从事对我哲学无益的任何事情,尤其是让我谈自己的尚未完善的哲学体系。”康德正是这样以为伟大的哲人,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哲学,他终身未婚,而且终身思考,临终前依然笔耕不断,搭建自己的哲学大厦,而对于康德来说,他的时间确实不够,因为体弱多病,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够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的哲学体系构建完美。

    不过,我们还是很幸运的有机会旁听他在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课程,据说康德的哲学课在这所大学十分受欢迎,尽管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又矮又驼,而且机械死板”(这是我听他的学生的议论时偶然听到的)。

    这是1781年的柯尼斯堡,时值仲夏,我一大早就匆匆赶往柯尼斯堡大学,为了抢占一个比较靠前的座位。为什么选择这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它无疑是康德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哲学史上“哥白尼”般的革新思维。

    运气还算不错,当我来到教室时,只有稀稀拉拉十来个学生,我特意挑了一个离讲台最近的位置,坐了下来。

    过了大概一个钟头,一个矮个子男人映入我的眼帘,他步伐笃定,目不斜视,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如果苏格拉底还在世,一定就是这个样子。当康德站上讲台的一刻,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每个学生都像在等待神启一般洗耳恭听,一个教授的魅力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康德没有丝毫寒暄,也没有任何开场版,便直截了当开始了这次讲座。

    康德:“今天,我们开始讲《纯粹理性批判》。我知道你们都没有看懂这本书,因为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这本书写的太过拗口和复杂,枯燥的论证连篇累牍,不过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我只能用这样的语言去思考和写作,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形式。”

    康德:“关于《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探究我们人如何认知,为了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形而上学体系。”

    康德:“我们的科学和数学从古希腊至今,已经发展得蔚为壮观,成果颇丰,几乎到了撼动上帝无上地位的程度,但是反观我们的形而上学,却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从未前进半步。历史上的智慧人士似乎默认科学和数学的发展可以不以形而上学的发展为前提,似乎心存侥幸的认为形而上学的停滞并不会影响科学和数学的进步。”

    这种观点愚蠢而危险。”康德突然有些激动的说,“形而上学正是研究我们认知的学问,如果连考察我们的认知都省掉了,我们如何能够确保我们的科学地基是坚固的?一旦地基打错,那整个科学大厦都有倾塌的风险。”

    康德:“所以我用了11年,撰写《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为了考量我们的认知是否可靠,以及我们的先天性认知的边界和范畴。而通过40万字的论证,我最终得到了如下结论:即使感官具有相对性,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先天知觉(即纯粹理性)去获得客观知识。”

    康德:“以上,是本次讲座的绪论,下面,我将详细展开我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假设你的面前有一棵树,你如何能够感知到它是一棵树而不是一个人?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他会说因为他看到了这棵树的形状,他有树叶和树干,而人没有这些东西。从这个问题出发,引申出了形而上学关于认知的一大争论,理性主义者(莱布尼茨)认为一切命题都是分析命题,即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全部的真理,就比如对于眼前的这棵树,我们是通过理性去推导出来的,理性主义者完全抛弃感官认知。认为感官认知完全是虚假和不可靠的。而经验主义者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观察得来的。我们眼前的树,是颜色、气味、形状等各种性质综合起来的一个概念,并且通过经验将这些概念的几何体定义为树。”

    康德:“从常识来看,似乎经验主义的观点更加可取,但是正如理性主义的哲学家批评的那样,如果我们采纳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那我们就走进了认知的死胡同,它将带领我们走向不可知论,因为我们人赖以感知的感官,是不客观的,它们具有局限性和相对性,我们不可能通过感官去获得真理。”

    康德:“再来看看理性主义。如果感官是靠不住的,我们能否通过理性去认识这个世界呢?似乎也有困难。如果采纳理性主义者,那就必须假设我们生来就具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理性,但是这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唯我论,这看起来也并不让人舒服。”

    康德:“那么能否通过调和他们的矛盾,采纳两者理论的优点,摒弃缺点,从而对我们的认知有一个更加理性的了解呢?答案是可以的。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否存在先天的综合判断?”

    康德:“先天判断代表的是理性主义,综合判断代表经验主义,两者在历史长河中纷争不断,却从未考虑过两者是否存在交汇点。但是通过论证,我发现了他们的交汇点。”

    康德:“比如几何学。它既先天又综合。如何理解?从经验主义来说,几何学是通过人们观察形状而建立起来的,出发点是经验,所以是综合的;从理性主义来讲,几何学通过一般经验的提炼,上升到一种绝对定律,成为了先天的。所以几何学是既先天又综合。”

    康德:“我想你们也开始窥探到关于我们认知中的一些秘密。我想继续深入展开。既然存在既先天又综合的判断,那么对于我们的认知理念有什么革新呢?有,而且这个革新简直是哥白尼式的!

    康德:“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带着蓝色镜片的眼镜,他一定会得出周围事物颜色都是一样的这样的伟大结论。尽管这个结论看起来荒唐可笑,但是在这个带着蓝色眼镜的人看来,这是符合理性的真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人类,其实也是带着一种空间和时间的镜片,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处于空间和时间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去认识这个我们观察到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摘掉眼镜是无法知道的,但是通过理性获得的这个眼镜中的世界的规律就是符合人类的最为科学的规律。”

    康德:“所以,既先天又综合的判断正是这一副又一副的眼镜,我们通过经验和理性去发现自己人类认知的局限,但同时他们也是认知的规律。我们眼前的一棵树,它含有各种性质,我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去排列这些性质从而去认知它,这就是我们带的眼镜,我们对于认知的探索,就是去探索自己眼镜上的那副眼镜的规则,然后在这个规则中了解这个世界。”

    康德:“至此,《纯粹理性批判》的全部重要观点都已经罗列完毕。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讨论,本人并没有太多时间做私下交流,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随后,康德便再一次度着他坚定的步伐,若有所思的离开了教室。教室先是陷入一片静的可怕的沉默,随后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在康德瘦小的背影中,看到了人类智慧之峰上闪耀的夺目光芒。

                                                                                                                                                      1781年     柯尼斯堡

                                                                                                                                           《回到过去》编辑部 哲学采访分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Kant)课堂笔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hf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