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走到了人生的顶峰,他终于打进了北京城,为了这一天,他战斗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中,他忍受过无数的苦痛、彷徨、惊惧,现在终于成功了。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过无数次,但是真正亲手结束一个王朝的却只有他一个,陈胜吴广死后,秦朝才灭亡;黄巢死后二十多年唐朝才结束;洪秀全从来都没进过北京。而且,明朝的崇祯皇帝不是秦二世,他勤政又富有谋略;明末的朝廷也不像唐朝末年处处充斥着“藩镇”势力,虽然政府很腐败,但是中央政府依旧能控制全国各地;明末有关宁铁骑,军队战斗力依然强大。所以说,李自成是历代农民革命者里面最杰出的领袖,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恐难有来者的事情。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外号一样“闯王”,怎一个“闯”字了得。他的一生都在向命运、向黑暗政治说不,他曾经暂时的妥协过,但是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因此,相对于多尔衮,有更多的中国人记住他,虽然他最终是失败者。
1644年,崇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解脱,李自成用十八年来推翻那个黑暗的统治,他却用十八年苦苦支撑这那个即将倒塌的大厦;十八年,李自成越走越看到希望,崇祯却始终在黑夜里挣扎,从他接手皇位那天起,就注定他的悲剧性结局,因为他的江山早已腐朽不堪,任谁都已无力回天了。如果他像他的哥哥那样糊涂的话,还可以过几年浑噩的快活日子,然后再糊涂的死去,但可惜他是个清醒者,他明白大明王朝的危局,他想努力改变,可路却越走越黑。崇祯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帝,他的一生都在做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挣扎,忍受过巨大痛苦,却依然毫无所获。他是个坚韧富有才干的皇帝,虽然有很多人指责过他刚愎自用、残忍好杀,但这只是他的无奈之举,因为他手下官员的腐败已经到了骨髓,不杀无以支撑最基本的局面。
1644年,吴三桂走到了人生的三岔口。有着三条路供他选择,继续效忠朱家,做它的殉葬品;投靠李自成,做开国降臣;投奔满清,做异国将领。三条道条条有道理,其实条条最终都是死胡同,时代已经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我们对吴三桂的评价总是负面的多,在汉人中他是“汉奸”,在满人中他是“逆贼”,历史学家认为他是软骨头,为保荣华富贵卖身投降异族。其实,如果吴三桂后来没被康熙逼着造反的话,对他的评价不会那么坏。我们不必计较吴三桂的降清行为,他对明朝尽到了忠心,当年“松山之战”明朝惨败,是他积极收拢败兵,保住了山海关防线,阻止了清兵提前入关,他的舅舅祖大寿多次劝说他投降他都没有同意,直到北京被攻破,他也没有降清,所以说他的骨头并不软,降清那是他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况且在那个年代降清的人比比皆是,而且很多后来都获得很高的评介,如果没有“三藩之乱”,吴三桂是会被纳入清朝开过名将系列的。
这就是1644年,三个男人各自面临着命运抉择。李自成走到辉煌的顶点,看似即将登上皇帝宝座;崇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自杀了,做了一个王朝的殉葬者;吴三桂在做着艰难的抉择,最终被命运推向了一个他不希望的方向,改变了历史进程,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