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个“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累?”的问题。
有个超两万赞的托卡马克之冠这样回答写道:
外卖行业对准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菜色的做法越来越“外卖化”。
比如尖椒鸡这道菜,传统做法都是放入完整的花椒粒下油爆香。
最近发现不少餐馆都开始转为使用花椒面甚至花椒油来做了,我特别和餐馆老板聊了聊,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证口味的前提下加快烹调速度,还有一个原因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老板的理由大致如下:
附近写字楼经常从我们周围这几家餐馆订外卖,他们店的花椒鸡一直卖的比旁边几家都好,秘诀就在于他们用花椒油去做花椒鸡,这样那些订餐的上班族吃饭的时候如果吃不了花椒,就不用费心去一颗一颗的挑出花椒粒,可以快速进餐,吃完之后可以抓紧时间休息一会,然后上班,推而广之,现在他们餐馆做菜的时候能不用这种非颗粒状的原料就尽可能不用,例如辣椒,姜,蒜,等等,能在备料的时候去骨的,都一律去骨,最大限度节约就餐时间。
我听完后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这种对时间进行死扣细节式的管理,让我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吃饭机。
工厂主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流水线效率,打算取消工人的午餐时间,于是委托其它公司发明了一台吃饭机,这样工人就可以一边在流水线上工作,一边吃午饭,两不耽误。
最骚的是,这机器甚至可以自动擦嘴…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艰辛到坐下来安心吃一餐饭都做不到的地步了。
看完这个回答确实让人很生感触,什么时候自己早就没了耐心等待一顿饭的心情,而是不论做什么都力求赶时间。
客户发的需求立马要改,不论身处何地。对工作群的消息总是战战兢兢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2
焦虑带来的另一方面的东西:
不能沉下心来去看一部长剧,看到一本书就想马上知道这本书的意义。
不敢去享受生活了,看到别人都紧张的忙碌着,自己也变得一刻都不敢放松,好像自己不和大家一样就要落后了一样。
只要自己稍微有点放松,焦虑两个大字就在你的脑海里循环。
喜欢弹琴、画画、看小说、动漫这些都好像变成了生活的对立面。
如果不能把喜欢的事情带来价值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无用的,身边人评判的标准就只有金钱。
但我们大多数人是很难逾越金钱和阶级的障碍的。我们可能需要不只是一代人的努力。
3
临近实习期,房租和现实的生活就已经让一部分人焦虑不已了。
押一付三的租房常规,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眼睛里的光。
谁说人生来大家就要去做一样的工作,一样的事物的。如若不做焦虑感就会油然滋生。
但是大家本来就有个人与众不同的特质,如果全部按一个模式来,恐怕要失去很多的快乐和天赋吧。
感情问题也成了大家夜里难免忧愁的问题吧,既害怕遇不到那个对的人,又害怕对的人出现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
不想将就,不想错过,也不想附和大概是很多人的心声吧。
《欲望都市》是一部现在看来依旧有很多共鸣的点,比如女性为什么不能和男性一样?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想过怎样的生活。
女孩子单身就是罪过吗?剧中凯莉的感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常有的疑惑吧。
在健康的社会里,我觉得每个人的生存方式都该是千姿百态的。如果我们都一样,那应该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4
毕业了就一定要挣大钱吗,快乐的生活难道不重要吗?
我们来世上只是为了挣大钱吗?
焦虑的源头有个词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总有人你比你更漂亮,所以有些女孩子就去打针整容做医美。
追求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比较就会使自己背上枷锁行走。
我非常感谢我高中美术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我问他你满意现在的生活吗不想去闯一闯吗,他说我很了解自己,这样的生活我过的最开心,况且一山更比一山高,我不想去比,站在这个位置就刚好。
这段话对我的感触挺深的,抵抗焦虑降低自己罪恶感也是抵抗自己时时的比较欲。
所在位置即最好。
焦虑有解,不是说你要放弃努力,而是白天好好工作学习后好好享受本该快乐的生活。
该努力的时侯用尽方法让自己努力,不要为了所有的工作,学习把快乐放弃了。
快乐是你的权力,另外如果看到别人的朋友圈觉得不舒服,那就屏蔽吧,你才是你生活的要义。
快乐并不可耻,处在什么时刻就要好好做那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