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讲一下,你相信运气造就了成功,或者,你相信能力和努力造就了成功,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下,你的行为模式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
我们讲了两期成功与运气的关系,相信依然很少人相信成功主要是运气,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成功是由能力跟努力决定的。而绝大多数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能力也比别人强,所以才会成功。
看看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特别喜欢说教,希望不如他们的人能从自己身上学习一些闪光点。所以,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企业家,一旦有一定的成就之后就会著书立说,总希望把自己积累的认知、经验能够固化下来,传输给社会。而且,有些人确实是比较虔诚地做这件事儿,并没有沽名钓誉的色彩。
这些人非常自信地把自己的成功归因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上,实际上可能犯了一个归因错误。
八九十年代下海的那批企业家比较常见地犯这一类错误。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处于刚刚建立的阶段,所以那个年代做生意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胆大。只要敢于迈出这一步,那成功的概率就比如今要高很多。
今天的年轻人,只要读过大学,就有看待问题的基本逻辑框架。他们跟这一类企业家对话的话,往往能感受他们的价值观非常老派,夹杂着很多迷信的东西,企业的管理方式基本是家族式的,商业模式一点都不够精密,并不会产生太多的敬畏。
这就是因为这类企业家身上比较常犯的归因错误。很多人其实意识到自己的发迹有外部的运气因素,跟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但更多人是完全意识不到这点的,他们会认为自己这种模式能成,就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成功方式。
《成功与运气》中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笑话——
在西班牙,有一人去彩票的投注站买彩票,连续买了好几次,每次都买尾号是48的彩票。开奖时,他买的彩票真就中了大奖。于是,记者就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非得坚定地买尾号是48的彩票,这里有什么秘诀。
这个人侃侃而谈:“买彩票学问可大了,我买尾号是48的彩票是顺应天意。上帝给我启示了,连续七天都托梦给我,我每次都梦到了数字7,七七四十八,所以我买尾号是48的彩票。”
这B装的,九九乘法表都没背对,还不是运气好?但他会煞有介事地告诉大家这里面讲究,有什么技巧、讲究。人都是这样,取得一点点成绩之后,总喜欢把成功归因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失败了才会说自己运气不太好。
可能有些人心里会太爽:“成功主要靠运气,这不是个特别消极的价值观吗?我努力成功了,却归因于运气好,这不打击我的积极性吗?”
《成功与运气》里讲到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一群人布置任务,让他们完成任务后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数,实验人员作为客观的第三方也会给这群人打分数。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人会不会夸大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结果非常有意思,能最客观评价自己的是得了抑郁症的人,正常人基本上都会夸大自己的表现。因为得了抑郁症的人往往看清楚了生活的真相,也看清楚了自己,所以对自己评价相对客观。而自诩是正常的人往往过于乐观主义了。
从这个实验里可以得出,我们到底应该把自己的成功归因给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让自己乐观一点;还是归因于外在运气,取决于我们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
当你计划未来的时候,就是在往前看。你需要相信未来尽在掌握之中,告诉自己: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这虽然在某些层面是有一些幻觉的,但是仍然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只有相信了才会让自己全力以赴。
如果你已经小有所成,回顾过往的成就就是往后看。那么,你应该意识到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就是运气好。这样想,你会比较谦逊,也比较容易感恩。这就有利于帮助你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自省,持续进步。
所以,当你能从往前看、往后看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成功和运气的关系,你就能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理论上都可以是正确的,只不过它们是在我们头脑里相互冲突的两种理论,真正理性的人必然要能在特别矛盾、冲突的看法之中找到平衡点。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所处的环境采取不同的价值观,两种冲突的价值观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可以同时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样才是真正的理性。
是否意识得到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对于人的行为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
意识不到运气在成功之中的作用,可能会影响你的消费习惯。《成功与运气》中披露了美国人最近几十年消费习惯的演化。其实跟中国是非常像,人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大,结婚之类的花销节节攀升……
现在跟80年代相比,美国中产家庭的住房面积扩大了50%以上,可是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不但没有增长,还略有下降。就是说,美国人在收入没有涨的情况下,住房面积、结婚之类的花销出现了一个大幅的上升。所以,现在跟80年代比的话,美国人的财务负担要严重得多。
结婚花销大了、房子住得越来越大了,美国人的幸福感会不会提升呢?很多调查显示,并没有提升。美国现在的离婚率、个人破产率每年都在上升,都是那些花销拖累的,这些明显会影响幸福感。
美国人为什么不去做出改变?
本书的作者发现,当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之间相互攀比就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攀比这事儿的作用机制是从上到下传导的。
占美国人口1%的土豪,最近几十年收入不是翻了好几倍,比普通人要快得多。这些超级土豪有钱了就开始花钱,结婚讲排场,换豪宅,然后高标准的装修。他们之所以愿意挥霍,就是因为他们不认可自己的财富是靠运气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所以他们既不感恩也不虔诚,认为挥霍是理所应当的。
这些标准在富人圈流行开之后,跟这些人比较接近的准富人群体开始跟风,消费上跟最富的人看齐。因为大家都有点虚荣心,希望自己在外人眼里是一个非常成功、非常富有的人。这样,消费风气一圈一圈地传导下去,一直传导到中产阶级。中产家庭也就拼了老命的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各种消费压力下,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幸福。
这个状态特别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一个点。达尔文认为,动物世界也经常搞军备竞赛,比如美洲有一种麋鹿,雄性之间为争夺和雌性的交配权会决斗,用鹿角互怼。鹿角越大自然更容易击败对手,获得这个交配权。所以,“鹿角特别大”就是对繁衍特别有利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雄性的麋鹿的鹿角就越来越大。
但“鹿角特别大”并不是只有好处他会,在另一个维度对麋鹿的生存还会造成一些危害。比如狼或者狮子来了,头顶上顶着的鹿角跟树一样能跑得快吗?只有被吃的命,公鹿都被吃了,母鹿跟谁交配?于是,达尔文提出:每一个个体会做一些对个体有利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有时候对整个族群的生存反而是有害的。
麋鹿陷入的困境跟人类社会的攀比是同一回事,怎么解决呢?
本书的作者给的建议就是——大家坐下来商量一下,把标准下来,这样不会影响幸福感,大大家也不用浪费那么多钱了。
具体来说,他大概意思是做一个累进税制的改革。每个人报税的时候,报一个总收入,然后算一下总储蓄,总收入减掉总的储蓄,就是今年总消费,根据总的消费额度算一个税率。这种改革会让人消费时特别有痛感,因为消费的越多交税就越多。这就会压低全社会的消费频次,尤其是压低富人,富人为了避税自然会主动不奢华。
奢侈的风气是从上到下传递的,富人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后,其他阶层也会跟进。幸福感来源于人在社会里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幸福就是来源于比较。富人降低了标准,中产阶级肯定会欢迎。对他们来说,追随富人的脚步并不轻松,因为装B也是非常累的一件事。
本书还举了一个特别著名的实验,看一下人对公平的认识。
假如,实验人员给你我100块钱,让咱俩把这100块钱给分了,你给出一个方案,我有权决定要不要接受。比如你的分配方案是你拿99块钱,给我1块钱,如果我觉得不合适就可以否决,但是这100块钱咱俩谁也得不到。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都是非常理性的经济人,那对我来说,即使只给我一块钱,我也必然会接受,因为这跟我拒绝方案而一分钱拿不到相比,毕竟赚了一块钱。可实际上换谁都一定会拒绝,因为这太不公平了,宁可不要这一块钱也不想让这个不公平的方案得逞。
后来,实验人员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改进,分钱之前先做一个小任务。实验人员画了一条直线,两边密密麻麻地画上很多点,然后让我们数一下,说出直线两侧的点哪边更多。这个题根本没答案,根本就数不过来,但实验人员会随机的告诉我们,你答对了,我答错了。这时再让你分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你可能给自己95块钱,只给我五块。但因为我答错了,会自我否定,接收方案。而你会比较自信地分自己多一些。还有一种情况,你判断错了,我判断对了,还是由你做分配方案。因为你理亏,就会主动的多给我一点,但不会多到给我95块钱,而是六四分。
这个实验跟成功和运气是有啥关系呢?
我们做了任务,实验人员是随口说的谁对谁错。说你做对了,这完全是你的运气,但你却认定这代表你的能力或努力程度更强大,所以分钱的时候很强势。所以,这反映了如果我们把成功认为是跟能力和努力有关的话,我们在财富上会有的态度。
这就是为什么富人坚决反对国家给富人加税,他们的理由看上去也是无懈可击的:“我自己挣的钱,国家凭什么拿我的钱去补贴不奋斗、不努力的穷人,这公平吗?”这些人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富有,很可能只是运气好,如果能意识到,他们就不会这么激烈的反对给富人加税了。
作者弗兰克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最后一直在讲富人应该在心态上常怀感恩之心,要意识到自己富的并没有那么心安理得,尤其是往回看的时候,评价自己的成就时,要客观地意识到运气的作用,这样才不容易失衡。
所以,运气这件事实际上被绝大部分人低估了,尤其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实际上他们的成就里,运气起的作用很可能要比他们的能力跟努力要大得多。我们了解了运气的作用之后,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向前看的时候多强调努力,向后看的时候多注意一下运气,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搜索路径:先保存至相册,在微信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