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我的婆婆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天空气清新的清晨,我们悲痛欲绝,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婆婆跟疾病抗争了近十年,她对我说过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话是:“我害怕死……”
许是她久病未愈起了疑心,又或许是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才是死亡。
对于这样一个终极问题,我始终逃避,对她说:“妈,别想那么多,好好养病,你会好起来的。”
每次说完这句话时,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底气。
那一天,终于到来,恰好我在园子里,是邻家嫂子通知我,声嘶力竭:“玲,你婆婆没了……”
我立刻骑车奔向家里,瞬间泪如泉涌,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热爱生活,爱笑,爱找人唠家常,却也是一个怕提及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的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依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她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一个思考:
人, 终有一死,到底要怎么样活着?怎么样面对死亡的到来?
直到我阅读到这本书,才让我有些恍然,实际上大多数人面对死亡都会心生恐惧,或者避而不谈,以致于心存侥幸麻木地生活。
怎么样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面对死亡,让生命的最后,还能焕发出更美好的光彩?
书中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这本书名叫《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讲述的是一个得了癌症的七十三岁妈妈在生命的最后的时间里,没有过多地抱怨命运的不公。
而是通过阅读跟儿子建立起只有两个人的读书会,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讨论书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思考,并会关联到自己的生活。
因为阅读,作者在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
比如:“读书跟行动并不矛盾,阅读真正的敌人是死亡。”
“做事情尽你最大的努力就足够了。”
“任何时候,只要你读的是一本好书,它都能影响你的生活,即使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
这位母亲受到书籍的启发,成立阿富汗图书馆,做更多的公益,甚至是做志愿者。
她把她的最后的时间,用分秒计算,无私的奉献给了别人。
因为死亡的到来,她让她的生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光彩。
因为共同阅读,作者与母亲关系更为融洽,他们交换自己的阅读体验,谈心,彼此分享内心深处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实际上,我们隔代人不知道如何跟彼此相处,不会沟通,交流,致使出现了代沟。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阅读会给我们两代人搭建一座桥梁,让我们彼此倾听,交流,思考。
更会让我们懂得,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它会通过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