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省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隐藏麓山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红楼工匠唐国明

隐藏麓山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红楼工匠唐国明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3:45 被阅读7次

隐藏麓山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红楼工匠唐国明

隐藏麓山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红楼工匠唐国明

唐国明: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2013年10月份《文史春秋.人物》杂志的专访)

导语:

10多年的隐居生活,从弱冠之年走向不惑之年,他笑称自己就是云梦湖上的一只天鹅,它在八百里长空呼啸,它永远在漂泊,从南到北,从春到秋。它高贵,它对爱情忠贞,一只死了,另一只随之也死了,多么凄美

唐国明: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文/本刊记者 江南 发自长沙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9月初的长沙,天下着点雨,湖南师范大学向阳坡上,耳边正传过一首熟悉的歌曲。

唐国明引着我上坡,打开窄窄的老木门,走进8平米的出租屋,一组上下铺床位,三两陈旧的桌柜映入眼帘,七七八八的桶盆,房里没电视也没电脑,地上摆着一把电扇,电灯杵在床头上。

床上床下堆满了书本和稿纸,门口靠着一张旧课桌,新华字典铺在桌上,静静地显得格外入眼。

“刚搬到这间屋子有点乱,那间住了十一年的房子最近在整修。”唐国明随即倒了杯水给我,指着屋外坡上的房子说。

我们坐下来,他认真地看着我,说等待我的问题,那模样就像小学生听老师提问。

麓山“复红”伴流萤

40年前,唐国明出生在邵阳市城步县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邻村一位同学的姐姐借给他一本120回的《红楼梦》。在那一天,冥冥之中他便感觉自己是要做文学创作的,并对红学滋生兴趣。

不巧,中学时父亲得了一种怪病时常发生。(使)他在高三辍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文学院”这几个字眼,便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读自考专业。

“现在想来父亲也天真,我告诉他只要供我读一年就行。”唐国明当时以为只要读了大学,自己就能写文章赚稿费,毋需家里负担,自己也可以从此跳出“农门”。

2002年,唐国明大学毕业,他找了一次工作,但只上了6天就辞了。当时,家人并不知道他的生活,他始终告诉家人说,自己在湖南省文联工作。

他其实是走上了一条文学的不归路。

“父亲当然后悔支持我走上这条路,送个大学后竟然连媳妇都顾不上了。我是为这个梦想而活着,一般的人读了书出来,找工作成家就这么等死,我觉得这么活着没什么意义。”回忆起父亲得知自己并非工作的场景,他依然如此固执。

“可梦想不能成为您的妻子,至多能作为您的精神伴侣。”紧接着他的话,我问道。

原来,他觉得在单位里自己就像一个螺丝钉,一直被钉死在那里。于是他把自己安排在学校后山的一个小山坡,靠着零星的稿费和一些围绕文化方面的事情挣得的钱,开始潜心追逐自己的文学梦。

“要创作一部大师级的作品。”唐国明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要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就足够。从此,他独居山坡的村屋里,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10多载,“深山自有孤独者,逍遥自在点石间。复原红楼后半部,了却世间情与爱”,现在已完成并发表了他的《红楼梦》八十回后20回,共13万字。

如今再想起那住了10多年,水泥砖地板,没带厕所的房间,他觉得只要能呆人,能写作就足够。

对此,唐国明特别提到了一点:自己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他回忆,大学毕业出来第一年很渺茫,觉得还很多书没看,当时读大学是为文凭而考试,料想如此也不行。于是先借了同学1000块,凭着这1000块钱他独自生活了半年。

那时候,坡上村居里还住了好几十位读自考的大学女生,唐国明说,那时大家一起举行篝火晚会去江边看烟花,一起过生日,唱歌跳舞,她们的青春活泼,总能让人感受到女性的那种纯真与单纯。坡上那院子就像是自己的“小观园”,曾给他续红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灵感。2002年起,一批一批的女孩来了又走了一批,走了又来了另一批。

谈起生活之苦,唐国明眼里却尽是自豪,完全看不出半点心酸和委屈。“我最高明的地方是,每次过了半年,我已将下半年的钱准备好了。这半年我就可以安心看书写作,我就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了。过半年后,还有一个月,我再去准备,以此循环下去。曾有媒体对我这点是很大误读的,写我‘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工作,给杂志投稿、偶尔帮大学生写写论文、做点家教是他所有收入来源。有时也遇上有些不付稿费的,唐国明忍不住也“叹息”一番。

令唐国明最欣慰的是,父母不需自己操心。父亲是风水先生,家中有80多亩山林,靠着那些山林够养活他们老两口子,父亲还可找风水去外面赚点钱。父亲只希望自己实现梦想,“名扬天下”。

这时候,唐国明扬起上挑的剑眉,毫不掩饰自己对成功的向往,转而又望了眼窗外。他还在铺路,铺着一条“名扬天下”的一条路,只是那条路走得太艰辛也太长。

醉生文学梦一生

对唐国明来说,写诗歌要有女孩子的牵引。

他曾在网上认识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他的诗,那时唐国明恰好迷恋音乐。每一个男人对女人有征服心理,他想用自己的才华打动女孩,正是这种欲望和牵引,一气呵成,一周下来他写100多首“鹅毛诗”歌。没有电脑,便用纸笔写好后连夜去网吧敲出来。

我们不自觉聊到博客上唐国明的一篇文章《文学为什么有用》。莫言曾说“文学好像我的头发”,头发似乎没什么用。文学更像一个人的衣服,原本社会是不穿衣服,也能生活的,但一穿上就离不开了。拿出他的解释来说“从大的角度,文学是梦想的方式。梦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文学艺术与科学比较起来表面上看似无用,其实文学艺术与科学是一个体系。如果把文学艺术比作母亲的话,那么有一些科学就是文学艺术哲学数学孕育出来的儿子。”

同时,注意到唐国明穿着媒体近期不断曝出的模样:着黑色T恤坐在床铺上,瘦瘦的他穿着牛仔裤略显宽大,一副黑框眼镜,头戴鸭舌帽。

我说:“依稀有海子的感觉。”于是,我们聊起海子。唐国明果断认为,海子是因为爱情而死的。作为一个作家,假如是为理想完成,不可能在作品还未完成便卧轨自杀。“如果你去读他的短诗,尤其是他1 9 8 9 年写的短诗,你就会知道他死于失恋。死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叠加和渴望。”他如是分析。

话题聊到这,喜欢哈哈大笑的唐国明情不自禁反思起来:“这个社会并不是没有读者,而是没有好的作品。因为真文学太少了,伪文学太多了,正因为有很多伪文学充斥这个市场,使读者对作家对文学的形象彻底损坏。文学是我血液里的一种东西,分不开,自然贴合在一起。最大的动力是我相信我自己有能力会实现。那是一种信仰。”

曾有别人问唐国明到现在都没有碰过女孩子,他斩钉截铁道:没有。随即又坦陈:“肯定对女孩子产生过一种幻觉的。但是我的身体还是要交给我的妻子的。这种欲望我可以写到文章里。文学就是告诉我活着是有希望的。”这也是他的信仰。

而关于复原《红楼梦》,当我们聊到争议的点时,唐国明拿出一垛校对好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纸,红的,蓝的,圈圈点点,一点点跟我解释各红学家在哪些文字思路上的迥同。

我直言不讳:“有些人可能会说您并非出身于王府贵族,曹公出身与红楼相称,您能够复原修补出像他那样的笔法吗?”

问及这些敏感的话题,唐国明不紧不慢地回答:“实在话,红学界的说他锦衣玉食。只是一家之言,没有东西证明他。另外,我找不到证据,我无数次感觉他可能是豪门出家,可能有过一段情感,也可能是在庙里写的。因为个人生活写作清净,没有家庭拖累。伟大作品的诞生跟他的出身没有关系。莎士比亚,他也出身下层,可是他的‘经典’作品与他文字中的贵族气质我相信没有人能再超越他。”

孩提时在老家农村,唐国明早已感觉自己不是属于那里的。有时候,在看牛的时候,望着山,他时常有这种冲动认为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我的世界在很远的地方”。于是他从大学起便不断培养自己,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怀有一种贵族的精神,自己就是一个贵族。

40岁还未恋爱,户头也没储蓄,工作没有固定,但他仍说自己就像个贵族,但将“梦想”这个最昂贵的东西保留完整。

唐国明从没想过媒体会关注自己,或许他只是相信那个“复红”作品或者诗歌一定有流传,一定会被认可。

走出小租房,却发现对面桌上还有快干的钢笔墨水,旁边下铺床壁上挂着三件衣服:波点衬衣和垂领针织衫,一件用防尘罩套套好的羊毛西装。那是他秋冬春三个季节的衣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年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心境已无从探究。如今,痴念以考古的方式复原修补出发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字梦想的唐国明,是否痴儿,是否已解其中味……

“岳麓山下安清贫,书案红楼听雨声。回看红尘人间事,云梦湖上一烟云。”

链接:

1、“他作品中飞起来的才情,让人一连欣喜了好几天”。“尤其是在文字和人物对话的处理上,很有曹公的风骨和气度。可以说,唐国明理解《红楼梦》,理解到了骨髓。”

—— 《延安文学杂志》主编:魏建国

2、复原红楼有两个核心要求:一是情节内容的延续,一是语言风格上的统一。“我肯定一点,他(唐国明)的在语言风格上是非常了不起,很难得的。”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弟子王国华

3、写毕,探春在秋爽斋迎风泪落,那逆时开放的海棠花却在怡红院纷纷落白。真是:

冰雪棠花泪满地,宁为玉泣悲洁魂。

——摘自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第94回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喊出“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的鹅毛诗人、红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红楼梦学刊》将其列入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3x+1”: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藏麓山潜研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红楼工匠唐国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v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