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听《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作者: 安好007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7:56 被阅读13次

不断创新是企业的制胜法宝。

很多人会推崇大公司的运作模式,认为制度化、标准化才是企业得以一直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有些大公司是如何失去市场,导致最后销声匿迹的。

诺基亚没有做错任何事,结局却是失败的,柯达错过了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新华书店被互联网中的亚马逊、当当取代等等。这些事例证明,不接受创新,不走在市场和消费者的前面,满足于自己当下的情境,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失败。

大存储量硬盘企业的失败

硬盘的尺寸从14英寸到8英寸,再到5英寸,3.5英寸。其实最早研究出小硬盘的是那些大企业,但因为所面对的客户是那种大型机器客户,客户需要的是大存储量硬盘,接受不了小存量的硬盘,导致企业最终放弃了继续研发。而另外一些小型创新型企业做大硬盘不具备优势,全力开发创新来引领新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大型企业有三分之二没有跟上大环境的发展,最终失去市场份额。慢慢的当台式机的发展越来越好,小硬盘的需求就越来越多。

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平缓期,当市场需求发生改变的时候,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就会取代第一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只能无奈地死在沙滩上。

硬盘里行业里存在着的两种技术:

延续性技术变革

大型成熟型企业的选择,以满足、延续客户的需求为主,继而将现有的技术继续发扬,做到更好。为客户考虑更加周到,将现在产品的性能做到更加优化,存储能量更大。

破坏性技术创新

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瞄准未来市场,引导客户群体,破坏性技术创新领军者通常都不是那些大型的成熟企业。

S型成长曲线

一个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发展出自己的成长曲线,也就是如何在现有的产业上做一些相关联的其它产品。比如苹果,从生产苹果电脑,到iPod,再到推出iPhone,他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联接的。

公司想要发展的好,就看能否从一个S型曲线上成功跳跃到另一条S型曲线上,不要试想从一个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去发展,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分析目前个人所处的行业

先来说说我们这个陶瓷设计行业近十五年内的发展史

2002小规格磁砖还是在仿制的时代,只是用PS简单的做图案处理,再购买国外的胶片设计用一种可放大的机器拓大至厂家所需要的尺寸影印于胶片上,再进行网版制作,送给厂家生产。

2004随着磁砖规格越做越大,辊筒慢慢被研发出来,吃掉了部分的网版市场,由于辊筒成本较高,很多客户也还是会彩用传统的网版印刷方式进行生产。

2007当辊筒技术越来越先进,攻克了模具凹凸面的技术难题之后,几乎每个厂家都在上辊筒印花机,那时的印花机市场和辊筒雕刻市场一片繁荣。

2009当辊筒技术发展得越来越顺畅时,国内首家引进了意大利的喷墨式印花机,起初大家都怀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对待这样一个变革。

2010看到了第一家使用喷墨印花机经过大半年的磨合期出来的产品,取名3D陶瓷,引来市场的广泛关注。同年,很多家企业开始购买喷墨机,整改釉线。

2011到2012年是陶瓷行业革命后的井喷期,消费者随着厂家的广告宣传接受了这种新的设备生产出来的磁砖产品,很多厂家都卖到脱销。

2013喷墨瓷砖行业到达一定的平稳期,更多的厂家打出3D\4D\5D\6D甚至7D的宣传语。

2014至2015由于之前的大量销售,厂家生产的砖慢慢开始压仓,行业进入了价格战,不同产区的价格战役开始打响。同时带动从镜面砖到大理石磁砖的创新。

2016至2017陶瓷属于高污染企业,随着这两年环保的严查,有些产区不得不面临关停整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价格战中得不到发展,利润下掉的很厉害,于是开始注重研发,有些龙头型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一直没有松懈,一些小型企业也在这几年的变革中慢慢展现出自己的特色。而有些主要以跟风为主的品牌和厂家则受到比较大的打击。

犹如今年下半年,一场仿古风悄然来袭,展会上见到的都是大规格瓷砖、现代仿古磁砖。是风向变化快还是我们的滞后思维和脚步影响了我们的决断力,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所处的行业是磁砖行业的前端,喷墨技术革命的受益对象,喷墨的应用催生了很多小型的设计公司的诞生,我们也是其中一家。在这里有一些之前做得非常大的传统网版设计公司没有跟上脚步,依然在做之前的丝网,辊筒。结果可想而知,跟不上市场的进步最终被淘汰,在这个过程序中,有些公司就转变得快一些,收获了行业整体转型发展的红利。

我之前工作过的一家台资企业,制度完善,薪资架构非常系统,曾经的龙头企业,因为不注重创新研发和人才管理,最后轮为行业中的黄浦军校,很多后来小有成就、跟上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都是从之前的大企业中走出来自行创业的。

设计公司的窘境

价格战

当一个行业开始越来越多人进入,门槛相对又低,那么最后必然就会形成价格大战,这是可以预见的,关键问题是谁能在这场大战中胜出,谁就是新一轮的主导者。胜出的方式当然是找准方向,不断创新,当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向上生命力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大

陶瓷设计属于一种比较偏门的学科,由于范围小,在之前的教学中并没有受到注视,所以没有设立这个科目。

目前培养一个设计人员需要2-3年的时间,很多人学得一知半解,跳槽换一家,缺人员是这个行业和市场的常态,导致跳一跳工资有时会翻倍的情况出现,员工心态当然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设计素材同质化严重

比如同样的素材,大家可能为了追求自然,迎合市场需求做出差不多相同的产品。只有用我们的前瞻性眼光来观察未来需求,进而提前做出未来设计方案来引导客户。

相关文章

  • 听《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不断创新是企业的制胜法宝。 很多人会推崇大公司的运作模式,认为制度化、标准化才是企业得以一直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

  • 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通过分析硬盘、摩托车、挖掘机、钢铁等行业的案例,提出了管理...

  • 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大家看到题目估计知道我想聊什么,《创新者的窘境》我之前也有听过,但是让我起心要买这本书来读的是我听了梁宁的课,她在...

  • 《创新作者的解答》学会在大海上修理船体

    《创新者的解答》是《创新者的窘境》的后续,是斯坦森教授关于创新三部曲的第二部, 《创新者的窘境》提出了使得成熟企业...

  • 创新者窘境

    一/创新者窘境 大公司的连续性现象,实际就是对现有的客户的关注,所以对其他的需求和新兴市场视而不见,...

  • 创新者窘境

    最近这一周在看《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会失败。第二个部分是管理破坏...

  • 《创新者窘境》

    介绍 倒下的企业 创新模式 延续性创新 又叫微创新,大多数技术都会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它们都是根据主要市场的主流消...

  • 导图笔记18

    财富读书会 《创新者的窘境》

  • 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 金融街笔记20180513 下午湖边两个小时读完创新者的窘境,我打酱油经历IT领域的DEC公司,惠普...

  • 《创新者的窘境》助你打破创新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 荐 语 创新是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要素。 大企业的管理运作一直被人们推崇,被视为其他企业发展的风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w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