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旅行·在路上散文
日本关东行~读建筑大师矶崎新访谈录有感

日本关东行~读建筑大师矶崎新访谈录有感

作者: 城匠朱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22:05 被阅读0次
    东京博物馆

    2019世界建筑大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是80多岁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

    他曾接受过《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

    注1:文中有关建筑物的照片是我在日本关东游时所拍摄。2018年11月跟着陈工侄儿一家在日本关东行了十天,对那里不知名的,有现代设计感的小建筑有兴趣,有感觉。联想到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在访谈录中的讲话有所感悟。作记录以留下记忆。

    注2:原文章标题为——矶崎新:创造能被肌肤感受的空间。

    文章节选如下。

    建筑大师矶崎新

    矶崎新:建筑不是商业,是文化。到目前为止,中国邀请的一些建筑师,他们来到中国做项目,多半是以商业目的为主,以后中国应该选一些更文化的,没钱也可以为你做设计的建筑师。

    矶崎新:中国本身已经涌现了一些好的建筑师,他们还没有做出得到世界公认的建筑,但他们是非常优秀的,是把建筑当作文化来考虑的建筑师。他们需要政府来挖掘和支持,需要领导者来发现他们。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领导层欣赏的是三类模型的城市,一个是曼哈顿,一个是拉斯维加斯,还有一个是迪斯尼乐园,这些的确是商业上非常成功的城市,但并不具有文化上的代表性,中国城市的领导阶层的人都在欣赏和追随这种模式,结果是,所有的城市都是一样的,超高层,大型的商业街等等。这些领导人应该放弃他们的这种趣味。

    *下面几张照片为日本伊东海岸公园内一座美术馆,我在伊东旅行所拍摄*

    伊东海岸公园内一美术馆 美术馆正入口有雕塑感 户外楼梯成立面一景。 正立面匚型片墙造型

    *我的关东游记录*

    这座伊东海岸公园内小型美术馆,我把它归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建筑物中心突出,左右不对称,但比例恰当,简洁雅致,造型有雕塑的美感。

    入口立面一道匚型的片墙将上下二层连成一个整体,这个构件的体量在小建筑中比例较大,但所有转角设计成半园,不显突兀,反而使得它富有雕塑感。文化建筑标式明显。

    关东游的第5天到了伊东市,安顿好后与陈工两人到海边去,下午海上风平浪静,沙滩上人跡稀少。傍晚时分,海风来了,海浪随风卷起,拍击黑岩石海岸。我们俩就这样在海边漫步,心无旁鹭地听着这大自然的和声。

    在海岸公园散步时遇到这个小型艺术馆,己闭馆。记得当时,我和陈工两人感觉眼前一亮,于是在它前面逗留了约二十分钟,仔细观看。

    从逗子市到伊东市,我俩在城市闲荡,小城的建筑物大部分为往宅,体量小,层数不多,形式与色彩简单。街上人烟稀少,有种寂寥落莫之感。

    伊东海岸 傍晚的海岸,天色渐暗 逗子市街角

    矶崎新:北京的“鸟巢”在方案阶段我是非常欣赏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实施的时候,如果它的尺度是现在的一半或者更小一点,是建成一个体育馆,而不是这么大的一个体育场的话,也许它会解决得非常完美。

    矶崎新:我设计过巴塞罗那体育馆,这个体育馆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体育馆,作为奥运体育设施使用之后,还能够继续沿用,有它的体育设施以外的生命力。

    巴塞罗那体育馆 巴塞罗那体育馆

    *我的记录*

    2017年夏天,我去到了巴塞罗那,因体育馆不是参观项目,只在去山顶城堡时远远眺望过,旅行总会有遗憾,有遗憾才会继续行。*

    矶崎新:我是一个注重文化的建筑师,跟商业的关系不大,但这并不是说,商业设施就是不好的,有的商业设施也能体现出一些文化的味道,但是成功的例子比较少。

    矶崎新:建筑其实是文化,但是现在的建筑变成了建造物,变成了构筑物,这是building和architecture的区别。现在的建筑都是在building这个范畴内,这不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你问我怎么能把建筑当作艺术品,最后还能建成,其实我的最后建成的作品只是众多未建成作品中的非常少的一部分,有这么多未建成,才有这么一点点建成。这一点点建成,当然是因为机遇比较好,遇到了好的时期,遇到了好的甲方,能理解我的甲方。


    *我的记录*

    上图是一个雕塑,位于东京上野公园附近一个公共交通交汇处。高大通透,有寓意吗?不请楚。通体鲜红,堪比日本木鸟居,标志性强,远远看到它就知道那个地方是地铁,电列车换乘处了。

    它地处空旷的广场中心,广场周边的建筑物大多是现代设计,造型简单,色彩单一,不高大也不威猛,每个独立体的识别性不高,公共交通换乘处藏在其中,不易寻找。这样一个反差巨大的雕塑立在恰当的位置,识别性高,我认为这是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高明之处。

    逗子市街角一户外钢楼梯
    楼梯钢材加工精致
    钢楼梯的施工值得称道

    *我的记录*

    上面三张照片摄于逗子市一个旧街区的一座民房外,这是一个旧房改造后的新加建的户外楼梯,全钢结构。

    那是到日本的第二天,我和陈工在街上散步遇到的,当时两人也不再逛街了,围绕着它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陈工还用手摩摩,敲敲,神情就象他退休前,到工地进行建筑工程验收时那般认真、专注。

    该钢梯构造简洁,受力合理,很好的体现了结构之美亦是建筑之美的理念。

    钢构件的制作与施工优良,令人赏心悦目。好的建筑离不开精美的产品,更离不开严谨细致的施工过程。

    小城小房子,简单又雅致
    新修缮的小住宅

    *我的记录*

    上两张照片为逗子市街景。

    逗子市是关东游第一站,小城不大,房子老旧,但有人居住之地收拾整洁,大部分建筑物小而精。新修缮的房子大多为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不片面追求向老房子协调,颇为我俩欣赏。

    若遇到旧房改造、维修工地,两人必会驻足观看,了解此地房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具,建筑材料等。职业所为,专业所至,也是一种兴趣,为在他国旅行增添了只属于自己独特的内容。

    陈工在东京上野公园 陈工在逗子市一工地旁

    矶崎新:历史是我的老师,东方的历史和西方的历史。至于历史的哪些方面对我影响最大,很难讲。因为在做每个作品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因素在影响我。建筑形成的时候,需要大的框架去建设,需要你有空间感,需要你用五官去感受,特别需要你的“体感”,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你的身体,用你的肌肤去感受它,这种感觉在建筑中非常重要。首先,让它搭建起来,有一个大体的框架,这也许是从西方学到的,但仅有这个框架还不够,还需要加入比较人性的东西,创造一种能够被肌肤感受到的空间,这应该是从东方来的。

    矶崎新:建筑和电影一样,是一门跨领域的综合艺术。我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学等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以前很喜欢苏东坡 ,读了很多苏东坡的作品。最近我在研究董其昌。研究他们的作品之后,他们的影响会在我的建筑中体现出来。比如我现在正在上海设计的“九间堂”别墅,就是把董其昌的一些艺术观念运用到其中。


    *我的记录*

    上面的照片是关东八幡宫神道前一座艺术馆。

    那天是关东游第4天,又是与陈工两人自由行之日。与这个小艺术馆相遇时,太阳西沉,秋天的夕阳金灿灿。艺术馆闭馆了。

    这个建筑物造型非常简洁,一个矩形盒子,单层,纯白色,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它太简单了,放在一堆建筑物中会被淹没的。但它立在水池边,被丛丛绿树包围着,那就不同凡响了。金色的夕阳下,白色的方盒子与水中的倒影,林木组成一幅美丽可观的风景画,吸引了我俩驻足观看。

    这是我喜欢的一种环境设计理念:在山野、公园等公共绿地中,建筑物要小型,分散,造型简洁,色彩单纯,融入所处的环境里,不喧宾夺主。

    八幡宫旁的愽物馆
    夕阳下树影斑驳
    两个方向的钢板卡口交接,

    *我的记录*

    上面几张照片均拍摄于关东最著名的神庙~八幡宫旁边的博物馆,该建筑物体量大,是一个混凝土筑就的现代建筑。

    它的外墙由钢构掛件作装饰,从二层开始,一直掛至屋檐下,一条一条横向排列,每个钢构件体量很大。在转角位置,两个方向的钢板成卡口交接,疑似模仿民间传统木建筑的木墙板安装构造。同样,博物馆的屋顶设计了个日本传统建筑的大屋盖,这个混凝土屋盖体量也很大,虽然顶用灰瓦装饰,板底有斜梁及滴水等仿木屋盖的构件,却找不到亲近的感觉。

    这种建筑形式太讲究传统的传盛而脱离了建筑本身的体量,材料,我称其为折衷主义。中国上世纪的文化建筑,纪念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其很相近。

    记得有资料如是说:折衷主义又叫历史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最初用于建筑领域,指的是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形式,不讲求固定的形制来进行设计的现象,套用一个时髦词语~混搭。

    下面两照片是在该博物馆内参观时拍摄的,展品均是日本国家级文物。


    上图,古代武士造像的神韵,服饰是非常地道的日本形式,年代久远。


    上图应是佛教菩萨造像,雕刻逼真细腻。细看了很久,除金属头饰,手中法器外,整座雕像与记忆的中国古代菩萨造像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无处不在。

    日本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也有许多现代建筑被誉为世界文化财产,受到中国建筑师追棒。旅行形式多种多样,朝圣机会并不多,只希冀在旅行中,能用建筑师的眼晴去发现美,欣赏美。

    向大师致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关东行~读建筑大师矶崎新访谈录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z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