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广东政府开辟维新路(今起义路),按规划马路要穿过青云书院,广东名流梁士诒(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启超等人,分别致函广东军政府,呼吁保护。最后政府听众了他们的意见,马路在书院前拐了一个弯,使青云书院得以保存。可惜在1920年,书院仍然被市政局占用并拆去包括西斋昌后堂三大座在内近一半面积。由于建造年久,又疏于管理,青云书院日渐破散。
由宗祠改成的书院中,以陈氏书院的名气最大。陈姓是广东的第一大姓,自古有“广东陈、天下李”之说。陈家祠位于西关连元街(今中山七路),据风水先生称,这里得五星聚奎之象,洵胜地也。光绪十四年,1888年,陈氏以陈颖川堂和陈世昌堂名义,购下西门口外连元街、荔枝湾福水塘、恩龙里口等总面积约3.66万平方米地块,作为兴建陈氏书院的建筑用地及提供书院掌教薪水和生徒膏火经费的田地。光绪十八年,1892年,陈家祠刚修了一半,广东就出了个陈伯陶,壬辰科殿试高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陈氏族人欢欣鼓舞,认为祖宗有灵了。(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