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晴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爸莒县第三实验小学2021.9驰程爸爸1604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大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当赏识教育深入人心之后,家长们更是不吝给予孩子表扬,“聪明”、“真棒”、“真不错”常挂嘴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习惯听好话,对自己的认知也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厉害的人。
这样一来,当他们听到说自己不好的话,就会难以接受,脆弱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
表扬固然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夸大事实、过量的表扬也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依赖上表扬,听不到夸奖就没有动力做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
当他走出家庭,在真实世界中探索,和更多的人接触,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并非父母所“吹捧”的那么好,就容易陷入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中。
因此,家长在平时的养育中,要注意表扬的用法和用量,过犹不及。
表扬的内容也有讲究,最好少用“棒”、“厉害”这种简单、笼统的字眼,多用一些具体的语言来描述,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
其次,少夸孩子天赋型的特征,比如“漂亮”、“聪明”,多夸孩子努力、认真、坚强、勇敢等可以后天培养的品质;少夸结果,多看重过程。
这样的表扬,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塑造成长型思维,注重自己的努力和过程,不会对结果患得患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