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对人要有礼貌,不论到哪,凡是打搅了别人,背后必跟着“谢谢”,在做了不该做的事,脱口而出的必是“对不起”。
惯性使然,成了条件反射。如哪次遇到类似的事,不说了,反倒觉得少了些什么。
去医院看诊、去相关机构办事,结束之后的言语,有些即便在之前与其有些不愉快,也不妨它们顺畅地说出。
这些时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好像成了俗成的表示,只要张开嘴即可,而往往那最容易让人看出些许不同一的地方,还是挂着僵硬、别扭之色。
人是聪明的物种,从最直观的眼着手,细观脸上的面部表情,就可知晓对方是否真诚?
对人真诚,亦能让对方感受到,心口不一的说得好听,在对方看来,实属演戏太烂。
无真诚,无法真正地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仅仅是友情、婚姻、亲子,还有其他的人际关系。
当缺乏真诚时,对方会感觉被控制、被利用、被欺骗。
有些人知其对方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还愿意这段关系的存在。大概率有几种解释,一,愿意被骗,有自我贪念的原因。二,自身缺失的某样东西,需要从对方那里获取。三,特定中的关系,或心存幻想,或无法逃离。
前者的被骗在贪念的动机下,有些投资失利或是做了不合规的行为。后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一些退休赋闲在家或是独居的老人,宁愿花上一笔不菲的价钱买保健品,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老人长期缺乏子女关心,而那些销售人员不仅对其嘘寒问暖,而且联系频繁,对老人热情、关心,替他们考虑周到。
老人从对子女的期望转移到另一个较之满足的需求里,情感的联结安放在了明知是“哄我掏钱“ 的那些人身上。
老人知道那些人只是在“演译一场真诚秀“。
”我乐意,我开心,我需要。“或者是他们对此行为的解读,因此缺失才想拥有。
对人保有真诚,其实也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个体的生命,是对其生命权的尊重,而不是指对其错误的行为。
生命无价,人权是作为人之根本的存在。即便是被处以刑罚的犯人,其以应自己的罪责承担了责任,他们也应享有作为人被尊重的权利。
我们说,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尊重别人。最怕的是那种明明有意地践踏人的尊严,却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别人。
昨晚看到一则视频,一个成绩优异的女生,在20岁时就跳级进入了本科,大学毕业后没多久被公司推荐担任总设计师。而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年华,她却意外坠江身亡。
事后才知,重男轻女的父母,将她视为赚钱的工具。平素的联系屈指可数,电话接起时,永远是需要转钱,不管你手头上有多少只管转来。女孩的情绪崩溃,在社交平台多有倾吐。当与母亲说起自杀的念头时,其母并不在意。
可悲的事,在她出事之后,其母向女孩的公司索要40万,声称要用赔偿款给儿子买房付首付。
画面里其母情绪激动地数落公司的冷血,发泄着她的怒气,她高呼,“那不是你们的女儿啊。”
其母或许只是到了现在才承认自己还有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即使在死后也要为家作贡献。
没有失去亲人该有的悲伤,只有得理不饶人的逼进。她换算着培养她的费用,仿佛这些是对女孩额外的恩典。
其父亦是同样,两人“我要让她变成可用价值”的意思昭然若揭。
我们可以想象,女孩在这个家庭中,看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又是什么?
对女孩表现得真诚、尊重,于她的父母来说,是不存在的。“谁叫你是个女儿身”,这应该就是他们对她这般区别对待的原因。
依着别人功利的目的而生存,为着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陷入无望中。父母想到她时,只有在需要用钱时。
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出生,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时勇敢地说不,总比一味地忍让来得好。
有时我们为之需要的最基本东西,却是别人吝啬的不愿;有时我们刻意表现的那些取悦,却是让别人感到最虚伪的不适。人之真诚,对人表尊重,应是体现在本心中,脱离了它的基准,只会看到脚本下的演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