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人类在充满苦难的向理想王国跋涉、迈进的旅程中,对自身存在状况的深切关照、感悟和感知,悲剧,是每一个民族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蕴含并折射着各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以及社会文化。其中作为西方悲剧的起源,《俄狄浦斯王》这部古希腊悲剧占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就是这样一部《俄狄浦斯王》,就是索福克勒斯笔下这个人物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经久不衰的兴趣,几乎所有的西方著名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都就其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结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不仅成为了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持久的神话,甚至成为了整个西方思想史上一个永远的神话。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诗学》里这样说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兴味的模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并使这种情感得以陶冶和净化。也就是说人,认识你自己!古往今来,在众多批评家对于《俄狄浦斯王》的探讨中形成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这部伟大的悲剧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试图摆脱命运枷锁,敢于正视自己的生存困境,并对城邦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悲剧英雄,这深刻的体现着人类在抗争不可知的命运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自由精神和坚强意志。再仔细研读了《俄狄浦斯王》以及参考了阿尔教授的著作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之后,我也来表达一下自己不同的观点。
斯芬克斯在希腊神话中希腊神话中是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索福克勒斯曾说:斯芬克斯之谜使我们顺从自然,当迷雾逝去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目前的需要。虽然说俄狄浦斯的悲剧色彩在之前已经铺垫,但是他的命运是在遇到斯芬克斯之后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矛盾开始突显,悲剧所表达的主题开始浮现。俄狄浦斯运用智慧和理性答出了斯芬克斯的答案,却没有想到这正预示着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斯芬克斯之谜在更深层次表现为恐惧和诱惑,及现实生活。解开了谜底的俄狄浦斯最终并没有逃离冷酷无情的现实,而作为谜底的人,其个人价值和尊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汪汪无可挽回地失落了。也许“人,认识你自己”只是一个一个伪命题。而对于过度崇拜理性、盲目自己地俄狄浦斯而言更是无解的。
虽然说故事地主题才是探索的起点,但是对于情节地把握能够让人更好的意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在《俄狄浦斯王》中,其情节存在着众多的疑点,这些疑点让我对主流观点所认同的表达主题产生了一些质疑。
首先,克瑞翁是否有撒谎,对王位是否有企图?在戏剧中,克瑞翁被塑造成一个正直、不贪恋权力的形象,他称自己满足于做二把手而并不愿意成为国王,但是在剧情的最后,克瑞翁确确实实是成为了新的国王。而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一剧中,克瑞翁卑鄙狡诈,能言善辩,对俄狄浦斯粗暴无礼,出言威胁,进而使用暴力,还威胁俄狄浦斯,要对雅典宣战。他的卑鄙恶劣,反衬出俄狄浦斯的伟大。所以说,不排除克瑞翁对俄狄浦斯的王位有所觊觎。除此之外,克瑞翁是独自一人到神庙去求问神旨的,而他回来之时,神的话也是通过他传达出来的,所以说克瑞翁有着撒谎的可能性。另外,俄狄浦斯所发的毒誓很大程度上是克瑞翁诱导的结果。
第二,作为忒拜城先知的忒瑞西阿斯也有着很大的嫌疑。他作为先知,却有着两个很大的失误。首先他未能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这是不符合他先知的身份的。另外,作为先知,他是能够预料到未来事态的发展的,但是在俄狄浦斯王登上王位,他却没有进行阻止。在俄狄浦斯王召见忒瑞西阿斯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位先知迟迟不肯把杀人凶人说出来,而是在俄狄浦斯对其进行辱骂时说出的,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杀人凶手是谁,只是在一气之下说出。
第三,俄狄浦斯是否有谋杀他的父亲?是否在潜意识里要杀父娶母?在之前的剧情中,克瑞翁以及王后和逃回来的证人都说国王是由一伙强盗杀死的,而俄狄浦斯当时是一个人,所以说很有可能是俄狄浦斯曾经在一个三岔路口杀了五个人,但只是巧合,国王并非俄狄浦斯所杀。但是俄狄浦斯在潜意识上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在他得知收养自己的父亲病死而非被人所杀时,他最大的反应时松了一口气,这严重不符合正常人的心态,虽然说俄狄浦斯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父亲不是自己所杀而松了一口气,但是父亲的死没有引起他的一丝悲痛明显是很反常的。另外,俄狄浦斯因为不想实现杀父娶母的预言而背井离乡,按正常理论来讲,他会为了防止预言的实现而避免杀死任何一个人,但是在路上他却屠杀了五个人。而为了避免娶到自己的母亲,他完全可以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结婚,而俄狄浦斯偏偏却娶了一个和自己母亲年龄差不多大的女人,所以说,看似是宿命的安排其实是可逆转的,只是他潜意识里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也就是之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四,据俄狄浦斯妻子及母亲所言,她和老国王的孩子是被钉住双脚扔到山林里去的,而俄狄浦斯和她的母亲生活了这么多年,王后不可能不知道俄狄浦斯的脚和当年她孩子的脚的状况是一致的,而俄狄浦斯要下决心揭露真相的时候,伊俄卡斯忒极力劝阻,她说:看在天神的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以及够了,而俄狄浦斯却理解成了王后怕俄狄浦斯出生卑贱所以阻止其调查下去。由此可见,俄狄浦斯的母亲很有可能在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告诉俄狄浦斯,这也有可能和俄狄浦斯情结有关。也许索福克勒斯想探讨的主题是社会禁忌同人性的冲突,借此表达禁忌作为社会秩序的底线,如果违背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4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市民生活在噩梦之中,至少三分之一的雅典人被这场瘟疫夺取了生命,包括雅典杰出的政治家伯里克利,这部伟大的悲剧是否在隐喻当时的政治,表达对当时执政者和政治环境的不满,如今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猜测有这种可能。
在近代,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同时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让我们对这部悲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男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有欲望,想杀掉自己的父亲,并取而代之。他还认为一般人也许认为这部剧作者是借这个神话故事,以表达其对命运和神庙的怨恨,但对虔诚笃信的索福克勒斯而言,则绝不怀有此意。他以为神明纵使预定我们应犯某罪,我们也必须顺从它们的意志才算是最高尚的道德,这种宗教信念使他解决了人身之间的冲突困境,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本剧的优点之一。在他看来索福克勒斯的意思好像是说:纵然你否认你曾经有此念,或称曾如何地努力挣扎反抗这些恶念,结果都不免徒劳无功。因而你绝无法消除这些恶念,它们将一生留存在你的潜意识之内。弗洛伊德还认为娶母杀父是俄狄浦斯的两种罪恶,在他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他指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宗教制度,是图腾制度,而图腾制度便深以二罪为戒。所以说早在精神分析诞生以前,俄狄浦斯的两种罪恶,早已为人们认为是无法制止的本鞥的真正表现。弗洛伊德的说法证实了俄狄浦斯在潜意识里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他一生的悲剧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造成,而他最后选择刺瞎双眼,在某种程度上是阉割的象征。
但是弗洛伊德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猛烈抨击,在一些女性批评家看来,弗洛伊德反映着的是男性的欲望和要求,是在试图维护父权的秩序和统治,而且将人类的一切行为和感情归结为性欲是不科学和无法证实的。在我看来,也许弗洛伊德的观点有这许多的缺陷,但是他的观念的提出却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于人本性和人是否足够理性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思考。
总体来说,对于索福克勒斯多表达主题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的,谁也不能说谁的见解是更高明的,只能说所想即所感,文学艺术是开放的、包容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是无可厚非的,但经典即经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总会有新的意义等待我们去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