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屋顶的花猫
2018年8月16日 周四

这座以“慢”著称的城市里也一样有急匆匆的赶路人,一样有错过的列车,一样有怎么也追不到的梦想。
有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的环球中心,有IFS,也有市中心低矮破败的小平房;
有人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也有人在那些孤独的夜里辗转难眠;
有人想来,也有人想走。
我第一次来这座城市是在14岁,初二,爸爸不小心受了伤,险些丧命。
年纪尚小,妈妈带着我们照顾爸爸,活动的场所只有满是消毒味的医院和舅舅租住的小区周围。
在那之后,我脑海里的“成都”就是爸爸受伤后的样子。
所以莫名对这座城市多了一点敬畏。
上大学后偶尔来过几次,看过春熙路的熊猫,走过锦里的石板路,逛过人民公园,也听过宽窄巷子深情的歌。
今年5月份来成都工作,每天从西二环赶去东二环外上班,第一个月每天早上去坐地铁。
早高峰能让人绝望,也能从那些面无表情低头玩着手机的人身上看到希望。
亲眼看到过站在我旁边的女生被上下车的人流推搡着挤了出去,门快关上的一刹那她才艰难的挤了上来。
她重新挤上来后跟缩在门边的我对视了一眼,尴尬地表情,似笑非笑。
早上的地铁站里每个人都像是奔赴战场的勇士,脚步匆忙,除了恍惚的人群迷影,我看不清任何一个人的长相。
后来换乘快速公交,再转地铁到公司。
第一次坐公交车那天,车在高架路上快速行驶,我看着远处升起的太阳:原来这城市的早晨是这样的啊。
“新一线城市”“网红城市”,这座城市越来越强大,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呢?是否也会跟着变强大?
01
我同事,去年从海南毕业回到成都工作的97年小姑娘。
说她小其实也就年龄比我小,社会经验什么的比我丰富得多。
@林大大
“我刚来的时候只认识我哥哥,就跟他住在一起的。
后来找了份健身房的工作,每天工作差不多要12个小时。地铁最后一趟是11点多,我一个月总会有几次赶不上只能打车回去。
有一次老板说下班去聚餐,我算了时间跟他们说不去了,太晚了。
结果还是没能说服他们,只能跟着去。
吃完饭凌晨1点多,我准备打车回去,打开滴滴一看打回去要70多,当时身上没钱,舍不得花那么多钱打车,就给我哥打了个电话说我去朋友家住。
可是我没去过那个地方,完全不熟,就去找执勤的交警叔叔,他把我送到附近的肯德基就走了。
我手机没电,就只能在肯德基待着。
中途有个男的过来不怀好意的问我‘小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不回家啊?’,我没理他,叫来服务员说我要点餐,他就走了。
然后睡到天亮才坐地铁去公司上班。
可那之后没过多久我就跟我哥闹掰了,自己出去找房子,自己搬家。
一年其实真的很快,好在现在都好起来了。可是我在成都一年了,身边好像还是只有我哥。
这一年,我想过很多次想离开成都,去一线城市拼一下,可我又始终觉得要真的离开不容易。”
当她用平常轻松的语气给我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象不到在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那一晚她是否真的毫不畏惧?
我问她那么艰难的日子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哪怕是用借的方式也好,女孩子孤身在外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她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既然毕业了怎么也不能向父母伸手。
02
偶然认识的在同一栋楼工作的老乡,98年,工作已经五六年了。
@stay
“我14岁就走上社会了,我爸妈不同意,可我真不想读书。
去我爸工地上打工,从最底层学起,累,真的累。
学电焊的时候,手都蜕了几层皮,可是没办法啊,自己选择的路。
在工地上干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妈看到我都哭了,说完全看不出是我。
(他给我看了当时的照片,厚重油腻的西瓜头,皮肤粗糙,看起来像是一个40多岁的大叔。)
后来又做过很多工作,年纪小吧,真的觉得生活难呐。
去年,我爸给我付了首付,在M城买了套房,我自己还贷款。
过完春节来的成都,自己租了房子,现在的生活跟我前几年比起来好太多了。
(我问他有想过在成都买房吗?)
我才19岁,还年轻,先奋斗几年吧,成都的房价越来越高,我也不确定之后能不能买得起。
不过,我还是想要买一套的,只属于自己。
以前没想过要在哪里工作,来成都也是觉得毕竟省会城市,机会要大一些,先来闯一闯吧。
对这座城市……特殊的感情还是有一些的,小时候我爸妈在成都工作,我在这里上过几年小学,但记忆里都没啥印象。
归属感?不存在的。
小时候觉得父母在这儿,这座城市算半个家,现在它完全变了样,我来这儿工作,好像也融入不了了。”
现在的他年纪轻轻却显得格外成熟老练,脸上藏着的都是被岁月摧残过的痕迹。
我的高中同学们大多都来了成都,偶尔见面会聊聊以前,再讨论一下在这个城市生存有多艰难。
年少的时候总想看遍千山万水,可也怕四处奔波找不到家。
我不知道初来乍到的我们会在这座城市里收获什么,也或者能不能待下去。
可能是天生的悲情主义,工作不顺的时候我总觉得生活好难啊。
下了雨依然燥热的天气,
晚上的公交车上拥挤人群里浑身酒气的人,
遇到事情无人相伴的失落感,
菜市场里态度恶劣的摊贩老板,
怎么也不会有的归属感,
都让我怀疑当初说来就来的动力是什么。
但不得不说这座城市始终都有一种独特的魔力。
它像是个年轻的智者,用快速发展的方式去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希望:
你看,我也在努力变得更好,你可不能放弃自己。
这城市繁多的美食、热情的人、清香的盖碗茶、憨态可掬的熊猫、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一切都在吸引着人不断朝它奔来。

它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方式告诉我:留下来!好好生活!
那些加班的晚上,我觉得累到极致,可走出地铁,昏黄的路灯下行色匆匆的晚归人,都显得精气神十足;
每天早上必经的商场旁卖花的老爷爷,两只巴掌大的盒子上整齐摆放着花,从栀子花到黄葛兰,他一直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地铁口那个每天晚上支着小摊卖干花的姑娘,三伏天里她脸庞微红,细密的汗珠显得那么可爱;
晚归去菜场买菜,常去的摊贩老板关切地说下班挺晚啊,称完又抹了零头;
地铁上可爱的小朋友叽叽喳喳闹着,逗笑了全车厢的人;
租住的小区里有个小花园,出门上班那里是锻炼身体的老大爷们,晚上下班是聚在一起摇着蒲扇拉家常的嬢嬢们,这不就是我们竭尽全力所追求的生活吗?
某一个闷热的早晨,临下车还有两站,我给刚上来的老奶奶让了座,她脸带笑意,不停地说谢谢,眼睛里的真挚赶走了车厢里的热意;
我晚归的时候,跟我合租的朋友们会问“你什么时候到家?” 即使那一小块地方并不属于我们,但“家”这个字足以让人心安。
……
你看,其实这座城市它本身的温度就很高,所以既然生活在这里,那我也应该以热情回报之。
我不敢妄自去评价这座城市,短短几个月也没有更深地去了解过它。
但它,魅力非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