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拆书/讲书稿
拆书稿|《林徽因传》-上

拆书稿|《林徽因传》-上

作者: 愔柠 | 来源:发表于2021-09-24 20:18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愔拧,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很多人都听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过前面还有一句就是粗缯大布裹生涯,如果你是个爱关注生命的人,就会发现当经历过岁月的风霜以后,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女人,真的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着完全截然不同的生活。

    一个活的像自己喜欢的人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不卑不亢,能够共同抵挡生活的风雨,当他的铜枝铁干和自己的红硕花朵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创造出更加唯美的风景;一个过的像攀援的凌霄花,要么只会借他的高枝来炫耀自己,骄傲自负,要么只会做一个怨天尤人的三转女人,由于风停风起,决定着花的开落,因而丧失自我。从今以后,假如想要改变自己,想要以杨柳为姿玉作骨,想要岁月从不败美人,那么可以从读书开始。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林徽因传》。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林徽因是谁,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原配妻子,是一代伟人梁启超的儿媳。也许这样介绍了以后,有极少数人还是很迷糊,但我说徐志摩,你们一定认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很多人对他的名字和诗都耳熟能详,他是民国时期的文坛新星,少年才俊,他和林徽因的康桥之恋被广为传颂,人尽皆知,他的结发妻子是张幼仪,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银行的行长,但是很早就被徐志摩无情的抛弃;甚至再深入一步还会了解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冒天下之大不韪,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可能听到这儿大家都会觉得徐志摩这个人见一个爱一个,说好听点是个风流才子,不好听点就是渣男,但是事实上徐志摩终究不像胡兰成那般没有家国概念和原则底线,当他知道林徽因的未婚夫是老师梁启超的儿子以后,他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当他和陆小曼的恋爱激情褪去以后,面对消沉堕落和挥金如土的陆小曼,他哪怕为了挣钱奔波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经常疲惫不堪,但仍然努力用自己的肩膀为其遮风挡雨,还好言规劝陆小曼往好的方向发展,他和张幼仪也许只是阴差阳错,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对于林徽因来说,徐志摩是她的初恋,是众多仰慕她的男子之中的一个。

    而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让他怀想了一生,得不到,也放不下;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以木棉的姿态站在梁思成的近旁,一同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最终她本人和她的成就一样花开不败,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她;同时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一直不远不近的陪伴和守护她,当她因病逝世后,他用最美的挽联“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来表达一生对林徽因深情的爱意和高度的赞美。这些经历其实都严重的影响和改变着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其实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书香门第之后。1904年6月10日的浙江杭州,叫陆官巷的一个即富即贵的深宅大院里,住着一户姓林的官僚知识分子人家,也就是在这人间的天堂里,如莲花般的一代才女——林徽因诞生了。

    林家的祖先也是名门望族,祖父林孝恂出生贫寒,但知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中,1889年,即光绪十五年,中己丑科二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与康有为同科,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而林孝恂是聪明人,他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考虑到在京城与别人来往走动开销不少,经过上下疏通,很快就回到地方做官。他在旧时代衰亡、新时代迷茫之际,却能从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走在新时代的前端。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的胸襟、气度和眼光,决定了整个家族的发展方向,在他的努力经营下,曾经式微的家族又振兴起来。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是新时代的精英,闻名于新民主政坛的领袖人物,集各种大家才华于一身,尤其擅长外交,有胆识肯担当,这也深深影响和温柔了林徽因的成长岁月,对她以后的人生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点从后来林徽因创办的“太太客厅”可见端倪,那里成了民国时代青年才俊,世界名流的集聚地,而就是在这样的聚会上林徽因常常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新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往往让大家叹为观止,正因为这些坚实的基础,让她走到哪里都是一枝独秀。

    当面对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林孝恂痛定思痛,私塾教师出生的他,更加意识到了实学的重要性,他非常重视教育,但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言传身教,除了正统的诗书之外,他还学习技艺,学习医术,后来又开始设立林家私塾,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的栋梁之才,林孝恂的这种学习态度,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后来林徽因在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上的重大选择时,表现出来的理性和睿智,跟祖父的人生智慧是分不开的。

    林徽因的祖母——游氏擅女红,也是大家闺秀出身,才貌双全,非常喜欢读书,在诗词歌赋上都可以和丈夫琴瑟和鸣,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里,林孝恂居然可以对她情有独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见其却有过人之处。与之相比,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就逊色很多,资质平平,虽然出生于富贵之家,但胸无点墨,也因此婆婆擅女红不让她教育林徽因,要自己亲自培养教育。

    不过何雪媛也有可爱之处,毕竟是在这样浓厚的书香家庭中生活吧,多少会受一些熏陶和感染的,当丈夫林长民因政治变动死于非命时,她一改往常的任性,变得非常坚强,让在美国深造的林徽因,也是让自己骄傲的女儿继续安心求学,并嘱咐一定要学有所成,她会照顾好自己。这个时候的何雪媛真的是脱胎换骨一般,最终没有让一代建筑师在她手上毁于一旦,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她的眼光和格局确实是很长远的。

    是的,林徽因是真正的绝世佳人,优秀至极,也许这世上有人一出生就是一块美玉,只要稍加打磨,便会放出耀眼的光芒。但这一切并不只是偶然的,与生俱来的,比如林徽因聪明的大脑,超人的智慧来自祖父;清秀俊美的容颜来自祖母;一流的口才来自父亲,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然,上天的宠儿林徽因,也不是绝对的例外。

    林徽因很小的时候,父亲林长民留学海外,基本上不在家,她跟着祖父林孝恂一起生活,虽然林家的人都很优秀,但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林孝恂的正确良好的教育观念却极度超前,对儿孙一视同仁,她的成长环境、得到的爱以及长辈的期待,跟同一时期的张幼仪陆小曼,那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层次。尤其林长民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姑姑林泽民对她进行了最开始的启蒙教育。

    而且她幼年时经常搬家,先是和祖父移居上海,又跟着祖父来到大气磅礴的北京城,居住地的变换,这一方面确实开阔了林徽因的眼界,使她身上同时具备了北京的典雅和杭州的浪漫,在以后的年华里,将这两种独特的气质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而另一方面,她幼小的心里也埋下了所谓“安全感”的种子,所以成年后的她一直更想要的是现世的安稳。

    而命运对林徽因苦难的安排还远不及此,上面我们提到了林徽因的母亲资质平平,再加上她还是续弦,可能是因为她真的没有当家主母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她跟丈夫也没有那么情投意合,虽然她给林家生下了一男两女,奈何还是既没有家庭地位,也没有丈夫宠爱,久而久之,心里的不平衡也会让性格脾气越来越急躁。最终在她31岁那年,林长民带着上海女子程桂林走近了林家,这是一个她一生都无法超越的强劲对手,虽然两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程圆滑乖巧,非常善于处理大家族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她的肚子也争气,一连生了几个儿子,便深得婆婆的欢心,自此她在林家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说真的,程后来者居上,何雪媛除了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也别无他法,不管在哪个时代,高手过招都是需要有真本事的。后来他们母女就被撵到了后院,曾有一度,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而何雪媛肯定做不到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里面依萍的母亲那样与世无争,安静生活的,所以她的那段人生旅程,她的失宠,人生的失意,肯定会迁移到年幼的子女身上,林徽因也因为情绪像炸药一样的母亲,日渐变得自卑而敏感,哪怕到了很久以后,林徽因对父母的爱中,都夹杂着那么一丝丝的恨。

    林徽因天生丽质,明眸皓齿更让她与众不同,聪明如林长民,不可能发现不了女儿有天赋异禀的才能,在她12岁的时候,林长民就把林徽因送进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就读,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学会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14岁的时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时光从指尖流逝,林徽因已经长成一个端庄的美少女了。林长民不禁眼前一亮,自此林徽因成了他生命中独一无二的掌上明珠,这点在后来连何雪媛都不得不承认。

    他既然寄予厚望于女儿,那么林长民开始考虑她的终身大事了,希望能够找到各方面条件均为上乘的女婿,有个美满的姻缘。他首先想到了梁启超,想起了他的长子梁思成。林长民和梁启超是世交,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的文人名士,他们因意趣相投而结下了深厚情谊。1917年的时候,他们曾经在段祺瑞政府担任要职,林长民是司法部长,梁启超是财政部长。梁启超对两家结成秦晋之好也深表赞同。

    因为梁启超对长子同样是寄予厚望:不仅希望梁思成成为学富五车的学者,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还希望他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个贤内助。在他眼里,林徽因是最理想的人选。这两个父亲的期望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也是众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不用多说,梁思成对林徽因一见钟情,他对林徽因不仅是情爱,还有欣赏、珍爱。从此,林徽因便走入了他的心里,但是在从爱情到婚姻的路上,林徽因也是几经挫折,面对梁思成一次意外的车祸,她不仅要悉心照顾和陪伴病中的梁思成,而且婚姻也遇到了未来婆婆的强烈阻拦,毕竟她的婆婆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妻子李惠仙,她也是一个真正的名门闺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清朝末年的才女,早年生活锦衣玉食,但嫁给梁启超后,能屈能伸,各种各样的粗话都干,不愧为大家闺秀的典范,宁愿牺牲自己成就丈夫。

    而林徽因接受了中西方的文化,显然不愿意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完全不符合婆婆心中遵守三从四德大家闺秀的形象,两种完全背到的思想观念,教育环境,就注定是一场孽缘,再加上不爱做家务,这个也有学业工作繁忙导致的原因,以及跟徐志摩的康桥之恋,让婆婆对自己更加反感,林徽因虽然也愁,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她看到父亲的信后,要带着她远行,信中这样写到:“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多么长远的眼光和设想,林徽因眼下的生活不管有多么不愉快,在父亲的邀请下欧洲之行扬帆起航,当时的她也许想不到这一去便决定了她和梁思成未来的人生方向。

    自此林长民发现女儿林徽因是一颗“稀世宝石”以后,他就开始悉心培养,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他对林徽因非常相信,他曾自豪地宣称:“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世女子舍其女莫属。”,也是父亲的精心栽培,林徽因在日后才有实力跟世间男子一较高下,因为她的聪明才智和卓尔不群的成就,让世界一流的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开了不招收女子的先河,果真巾帼不让须眉,不负众望。

    而且林长民对林徽因的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对她心灵和精神层面的高度关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人伦,这一点打破了传统教育思维,也值得后人学习,就像他给忘年之交徐志摩说的那样:“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可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也因此父女两人彼此都把对方视为人生的知己。

    林徽因的才华举世皆知,在家族的共同培养下,她五岁诵读诗书,六岁用文言文给父亲写信,八岁进入当时最时尚的西式小学,十二岁进入教会中学,十六岁和父亲一起游览欧洲,在英国,她定下了未来做一个建筑师的目标,二十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目,接着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拿到美国学位,回国后做出一番成就。

    可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一帆风顺,面对那些命运中的无常,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从容面对,接纳承受,尤其人一生有很多的路要走,而至关重要处的就那么几步,对于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那些灰暗时刻,林徽因的经历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供我们参考:

    首先,当自己羽翼未丰,面对客观因素无力改变时——韬光养晦

    众所周知,林徽因的童年在一片灰暗的天空中度过,由于母亲在失宠以后,情绪化与日俱增,幼小的林徽因也是深受其害,她日夜期待,也盼不来父亲的回心转意;她跟气急败坏的母亲吵架,也制止不了母亲急躁易怒的脾气,那时的她是一只羽翼尚未丰满的雏鸟,是一朵风雨中的莲,对生活充满了无可奈何,她像极了林黛玉每天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长久察言观色的生活,早早的催熟了她。虽然她无力改变这一切,但是始终没有让自己像《红楼梦》的贾环一样,往更坏的情况去发展,而是努力的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在国学和西学的海洋里驰骋纵横,渐渐地丰满自己的羽翼,韬光养晦,可以说是为最后的展翅飞翔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其次,面对终身大事的选择——理性而睿智

    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等于说把自己和林徽因刻骨铭心的初恋,昭告于天下了,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初次见面,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梁思成也自此看完了自己的一生,林徽因曾有一度陷入了婚姻选择困难症,这两个人都是家世显赫的青年才俊,而且对她都爱之入骨,虽然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了,但从后来对待陆小曼的态度来看,要达到渣男的境界还远远不够,更何况在他心里都一直深爱林徽因,但是林徽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不敢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徐志摩,而是选择了梁思成,她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而是用理性战胜了感性,她终究要的是现世的安稳,只有脚踏实地的梁思成才能给她;而浪漫的诗人徐志摩,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云彩,也许并不一定适合现实里琐碎的婚姻生活,她看透了生活的本质。

    不过林徽因的骨子里始终有浪漫的基因,婚后的她又爱上了一直守护她的哲学家金岳霖,并且对梁思成坦白,梁思成真的是厚德君子让她自己选择,而林徽因最后还是选择了梁思成。

    最后,风雨袭来,用顽强积极的心态面对——责任担当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宠爱培养她的父亲因政治变动,在大家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死于非命,一片哀音之时,徐志摩很担心柔弱的林徽因承受不了,而这时的林徽因,却犹如出淤泥的清莲一样,在命运的巨大打击之下,她表现出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顽强,当机立断要去先找一份工作,代替父亲养家糊口,却被梁启超拦了下来,她也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听从了梁启超的建议,继续求学,完成学业。虽然程桂林的到来让她的童年凄凄惨惨,但是成名后的她,没有任何像武则天一样,不仅没有手足相残,还用真挚的感情扶养他们长大成人,她对家对国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她的一生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的一生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她的人生也是属于大起大落,有话说越曾繁华越寂寞,在那个时代国家和个人的兵荒马乱,从来没有绕过任何人,那些她经历过的情感、生命之重、苦难,都成为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成就了她的美,成就了她的诗。

    一个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大于她的努力,一个人的心态,同样也决定了她可以达到的高度,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一样,如果冬天过不去,春天就不会到来,人的坚强和脆弱都是自己无法想象的,有时候脆弱到一件小事都觉得世界到了末日,有时候又坚强到发现自己已经坚持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林徽因的一生都面对着哪些重要的选择,迎接着哪些不同的挑战,又经历了哪些苦难,面对这些她是怎么做的呢?

    接下来,我将为您讲述,面对人生中的那些选择、挑战和难熬的时刻,而林徽因又是如何坚持走过来的?我们后期再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稿|《林徽因传》-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za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