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名师姐
在职场上,大多数人起点相同。但是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有的人收获成功,有的人不断失业或跳槽,原地踏步。原因何在?
大学生,为什么你需要职业规划?01 几个故事
先从身边的几个故事说起。
大学同学A君主修文学专业的同时,辅修经济学双学位,本科毕业直接保送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知名投行。
同学B君主修文学专业,辅修日语双学位,毕业后在某出版社当日语编辑,同时坚持写作。几年后辞职,成为专职作家。既写作,又搞翻译。目前已经出版了三本书,据说颇受欢迎。
同学C君以留校为目标,大一当选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并参与系里的各项活动。成绩不算拔尖,但也不差,为人热心。大三成功入党,大四报送本系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辅导员。
同学的同学D君毕业于2006年,人大法学硕士。毕业当年赶上贵州省来北京招选调生,D君嫌弃贵州穷乡僻壤,拒了,雄心勃勃地去了山东一所高校当辅导员。几年后,D君后悔了,感觉没有发展前途,而当初去贵州当选调生的同学已经在贵州省政府机关得到了满意的岗位。经过慎重考虑,D君决定考博。2013年,考上人大博士,重新回到北京。2016年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从头开始当“北漂”。
02 原因何在
为什么相同起点的人毕业几年后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有的毕业生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有的却不行?原因在于前者心中有目标,能看清眼前的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后者随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缺乏前瞻意识、长远规划。
很多大学生大学四年浑浑噩噩,不知道将来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临到毕业,匆匆忙忙投入求职大军。写简历的时候一琢磨,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专业课?低空飘过。社会实践?一篇空白。所获奖励?无。实习经历?没有。结果,自然是在职场上毫无竞争力。
毕业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待业,或者啃老。慢慢地,内心滋生怨气。抱怨没有投个好胎,抱怨学校不好、专业垃圾,抱怨找工作导师(或辅导员)不出力(老师表示很“冤”)……
大学生,求职这件事儿,还是早做规划,早打算的好。
03 三个建议
找准定位
大学四年,每一年有每一年的任务,切记抓紧时间,多做尝试,确定从业领域。
想清楚自己的兴趣点、特长何在,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独立研究还是与人合作。如果想从事金融类岗位,数学却一塌糊涂;想当作家,三天憋不出一千字的文章;想当网红,又厌恶别人窥视你的隐私。那还是算了吧,趁早另谋他职。
你可以通过兼职实习来印证现实中的职业(岗位)与预期是否一致,是否值得投入毕生精力。
别忘了你还可以借助职业性格测试工具进行分析定位。
持续跟踪
找到了感兴趣的职业,接下来你需要持续开展全面的行业及职业研究。打听清楚这个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是哪些,发展前景如何,对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否敏感。以及求职者是否需要考研,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更受欢迎,是否需要考证,哪些证书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是否需要入党,等等。
找几个业内的师兄师姐聊一聊,听听他们的切身感受。不时去“骚扰”一下辅导员,听听老师的建议。如果学校有就业导师,不妨找机会和就业导师聊一聊,听听专家的看法。
你还可以通过招聘网站进行职位认知,比如智联招聘、51job。多逛逛职场人士活跃的社区,如知乎、豆瓣、天涯。合理利用校园招聘会,看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积累人脉
老师、师哥师姐、社团同好、老乡,甚至兼职实习、参加比赛认识的人都可能成为你职业生涯的助力。很多过来人表示,他们都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满意的工作的。
04 三点忠告
切忌一切向“钱”看
大家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自然有道理。但是有了钱之后呢?如果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你是否会觉得空虚?
如果你工作的意义仅在于养家糊口,那么不得不说,你的境界太low。
我并非鼓励大学生去过清贫的生活,吃糠咽菜并不值得提倡。如果这样,才真的对不起陪你吃苦的家人。跟钱作对的人是傻子,但同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为了钱,溜须拍马、坑蒙拐骗、钻法律的漏洞,那么你的事业不会长久。因为金钱带给你的满足感只是一时的。从长远来看,支撑你从事某项事业的动力只能来源于精神层面。
由于分配方式的不合理,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但是职业并无贵贱。有些工作或许无法给你提供巨大的金钱回报,但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发达之后热衷于慈善事业。套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还有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你需要追寻生命的意义。
切忌随波逐流,追逐热门
有些大学生习惯了听父母的,凡事缺乏主见。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通通不操心。因为父母都给安排好了。
有些大学生热衷于追求热门专业、热门职业,却不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昨天的热门不一定是今天的热门,今天的热门也不一定是明天的热门。
从朋友那儿听来一个故事:他考大学的时候,一高中同学报考了人力资源专业。老师听说后特别惊讶:“连这个专业你都报?!”当时人力资源是新事物,社会上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结果大学毕业,这位同学找工作是最好找的,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突然暴增了。
前几年金融行业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大家一窝蜂地去报考,结果发现赚钱是真的,工作压力大也是真的:比如加班是家常便饭,患心脏病高血压的几率高于其他行业、进银行要自带X千万存款……明白了这些,你还想进金融行业吗?
这几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开始盛行,年轻人又一窝蜂地争当网红去了。
追逐潮流的人永远只能当追随者,大学生,你需要做的是寻找心目中的蓝海。与其追逐潮流,不如以兴趣为导向,找一个喜欢的领域深耕细作。无论哪个行业,只要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你就能爬到金字塔的顶端。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对那个领域也很看好,那么别着急,你可以努力成为一枚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例如,娄艺潇,演员/老师/国家二级运动员。
对年轻人来说,斜杠青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你能分清自己的“主业”和“副业”,分配好时间和精力。否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都想干,却什么都干不好。
切忌急于追求“稳定”
我们中国人喜欢安定的生活,古人讲:三十而立。如果到了30岁还不结婚,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会排着队你给介绍对象。在情场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会留下遗憾。但是在职场上,却不能急于“定下来”。
不同年龄段做不同的事儿,二十岁该做的事儿不要拖到三十岁才做,四十岁该做的事儿也不要提前到三十岁来做。二十来岁的时候,你有时间尝试不同的工作,品味不同的人生。不必害怕失败,因为没什么大不了。你有大把的时间重头再来。
比如,大学期间,试试创业,开一家淘宝店,开一家微店,做做代购。参加几个有影响力的比赛,尽力去拿奖。全身心地投入一个公益项目。毕业后,给自己3-5年的缓冲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如果毕业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并不意味着你这辈子的职业生涯注定不成功。年纪越大,跳槽的成本越高。年轻就是你们最大的资本。
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职业。无愧青春,无愧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