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素养高中语文课文
今是昨非归隐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笔记

今是昨非归隐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笔记

作者: 老花眼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7:13 被阅读113次

1

大凡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经意间还会冒出桃源情节,时不时蹦出几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此,各地凭空虚构出不少桃源景点来满足国人的桃源情节。

今是昨非归隐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笔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陶渊明六十三岁去世,这篇文章是他五十八岁时写的,最能反映他蕴酿成熟了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构想。但陶渊明是诗人是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所以他勾画出的是一个诗化后的幸福社会的蓝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良田美景、屋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这篇文章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社会学意义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重中之重的一篇,可谓是代表作。除此之外,《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自祭文》,包括他的《归田园居》等诗歌都是他的重要作品。在这些诗文之中,《归去来兮辞》无疑又是其中最具转折意义的一篇。

2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四十二岁辞去彭泽县令时写的。这是他第五次出仕,是他第五次归隐,也是他的最后一次。之后,他绝迹官场,过起他的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

陶渊明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家道破落,“少而贫苦”,生活极为困难。二十九岁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才在亲戚的劝说下,出来做个小官,挣点养家糊口的钱。但时间不长,他就辞职不干了。第二次出仕,已是六七年后的事。就这样,十二三年间,五进五出,退隐时间还远胜于在职时间。《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三十年”意思是指三又十年,也就是十三年。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的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这次出仕,也因为“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自耕自种不能满足生活的所需,小孩又多,瓮里没有积蓄的粮食,已没有养家活口的办法。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他抛开了所有的顾虑,终于豁出去愿意做官。家叔父帮他求得彭泽县令一职。

3

彭泽县离陶渊明家乡浔阳柴桑只有一百里地,都在江西的九江市境内。这是一个水乡,河道密布,水源充沛,适合种高梁。他早就计划好了,把公田全种上高梁,丰收后就可以酿上好酒,一年后带上这些美酒重返家乡。

今是昨非归隐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笔记

当官确实不适合他,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官场上混下去,更别说要爬得更高。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应酬周旋,只是为了填饱家人和自己的肚子而已。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归隐的念头时时萦绕着他,对家乡的怀念也越来越深切。比起饥寒交迫的切肤之痛,那违背自己意愿、有损人格的曲意迎合更令他心身交病。

当时正值督邮到县里考察。督邮是太守派来督察官吏政绩优劣的,掌握着官吏的生杀升迁大权,有如上天言事的灶王爷,你总得往他嘴上涂点蜜吧。小吏让他束带相迎,这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他却冒出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不是小吏的错,因为他接到妹妹去世的噩耗。妹妹是陶渊明庶母所生,比他小三岁,嫁给程家,故称程氏妹。陶渊明父母早逝,兄妹自幼相亲相爱。现在突闻妹妹去世的消息,犹如当头一棒。这一棒或许让他突然醒悟,堪破生死。“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死去何所道,括体同山阿。”“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压抑已久的那根神经终于被触动了——归去啊!于是他解印而去。就这么简单,“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啊,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晨风之中,弃官而去的诗人陶渊明独立船头,任猎猎的江风吹拂着。他心潮涌动,既有惆怅又有快意。违背初衷,把向往自由的心禁锢在樊笼之中,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好在迷途未远,迷途知返。觉悟到以往的选择是错误的,今天的决定是正确的——终隐不仕!何等痛快啊,这心情就如这叶扁舟,微微地摇动,轻快地前行。

到家了,僮仆欢迎,年幼的儿女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渐荒芜,所幸的是松菊还依然挺秀。先来壶老酒自斟自酌,再看看窗外云卷云舒。

“归云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这世道我看不惯啊,再出去又有何意义呢?还不如抚琴读书消忧解愁。时节到了,就去种点庄稼。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为什么要遑遑然地在那里奔走。富贵不是我的愿望,成仙也是不能期望,还不如“委心任去留”。此所谓“天性之谓命,率性之谓道”也。

5

《归去来兮辞》是记述诗人解职归田的抒怀之作。全文始终洋溢着欢欣的情感。欢快的文辞,诗意盎然。

从归家途中,到归家之际,将叙事抒情融合,画面感特别强烈,就如一部电影展示给你,充满动感。与污浊官场的断绝,以及拟想春耕和对今后躬耕生活的展望,则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以议论的方式揭示了诗人的世界观。

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提出了“今是而昨非”的历史性论断,在陶渊明的思想历程和人生轨迹上,起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他很多重要的作品都写于此后,如《归园田居》《归鸟》《五柳先生传》《形影神》《饮酒》《感士不遇赋》等等,当然还有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

此前,为生计所迫,他五次出仕。此后,他真正归隐。即便家中失火全毁,举家借居船中;即便推荐作著作郎,他都不为所动。在彭泽归家的扁舟上,他彻悟了。

6

《归去来兮辞》是我最喜爱的一篇文章。我请父亲全文题写,装裱后挂在书房,三直幅,占据一面墙。

我常常于读书之暇,抬头吟诵一遍。遇心情郁闷,或情绪低落之时,此文更是一帖良药,疗效显著,药到病除。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守住心中的桃源,留一方净土给自己耕耘!

2018.7.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是昨非归隐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b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