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九月初,秦皇岛的一个朋友说:”来我这儿耍两天吧。有秦始皇在求仙。你不是很讲养生么?指不定这一来你真的就长生不老了。还可到北戴河浪一把。”于是,就去了。
秦皇岛市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帝号命名的城市。公元215年,秦始皇称帝期间出巡到这里,派手下出海向神仙求长生不老药,并在这里刻下了《碣石门辞》,以后就被称为秦皇岛了,距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有“京津后花园”的美称。
朋友说,我们去早一些,游完后到北戴河。早上七八点钟到达那里的。买好票进入园子,里面是以秦始皇为中心,衍生出的其它故事景物,有些杂乱拼凑。
这也是大多数旅游景点的通病。为了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就拼命拉扯一些是事而非,甚至是不相干的东西来凑数,把一个好好的主题景点搞的不伦不类。就像女人着衣打扮,不在于她有多么美,而是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适当搭配,整体和谐。不加选择胡乱装饰,反失去了应有的韵味。
写文章也是这样,主题确定后,材料的剪取一定要支持主题,否则有可能喧宾夺主。
当然,现代人商业气息浓厚,景点不管跑不跑题,只要游人欢喜,有爆点,赚银子,也就不大讲究这个了。但写文章却不可这样任性。
这样想着,就来到了园子外面高高海岸上。太阳早就升起来了,海天一色,壮阔辽远。果真是个好的观景点。站在通往秦始皇求仙入口处,往下看是一条几十级台阶铺就的下坡通道。秦始皇正背对着我,在那儿望海。落差很大,在我看来他竟有些渺小。
往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挪去。这一道道台阶是由暗黄色大理石铺成的,很钉脚,人走在上面不觉光滑。看来,设计者也还是很为旅者们考虑的。我挪动着,很稳。秦始皇的身影渐渐地升起来了。蓦然,一个念头引得我全身震颤、抖动。
我这是穿行在历史的通道中!一道道台阶是无数部无数篇《史记》、《资治通鉴》、《左传》、《汉书》、《战国策》、《过秦论》、《阿房宫赋》们筑成的。我,一步步,走向秦始皇,是在阅读一部部中国古代文化史。瞬间,我变得端庄、肃穆、敬畏!
下到与秦始皇比肩的台阶高度,我站住了。
此刻,他宽大的后背挡住我的视线,如一堵厚重的墙,竟然使我有些压抑。
这后背,是他统治帝国的版图。又像一张巨大电子屏幕,快速闪过一幅幅画面:长平大战的惨烈,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卒冤魂的呐喊。望不到头的人,肩扛手推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在长城下哭,焚书坑儒的火在闪,荆柯的匕首在挥舞······
正是这宽大的后背救了秦始皇的命。荆柯舞匕扑来,秦皇绕柱躲闪。佩剑太长,紧急间拔不出来。俩人围着大柱子演起了二人转。幸亏一个御医高呼:王负剑!王负剑!这才提醒了他,佩剑上背,拔出宝剑,斩杀了荆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我想,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也就那么几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设若荆柯真的是绕柱刺死了秦始皇,中国自秦以来的近二千年的历史都要重写!但,历史是回不去了。
秦始皇终于灭了六国,又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西部边陲安宁了。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敢造反的绝迹,都老老实实了。
庞大帝国的版图就在他的后背上,可以”百世而致万世而为君“。
于是,他踌躇满志来到了海边,站在这里望向大海。一看就是两千年。
我也跟着他来了。站在秦始皇的脚下,比肩,不,是比小腿胫而立看海。他站在有几级台阶的底座上,是个耸立的巨人。在他脚下,我的渺小就如我刚才站在高处看他。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近处,海浪起伏汹涌,波动着向岸边扑来,如纠纠老秦战士们的集团冲锋。前锋与岸边相触的瞬间,海浪被撞撕裂抛向天空,轰然作响。如此反复,不屈不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远方,海天相连的那一道弧线处迷迷朦朦,划开了内海与外海的界线。远处,几艘巨大的货轮在移动,像浮动的鲸鱼。阳光在它们周围的海面上不停的穿梭、跳跃。白色的海鸥在翩飞。
我看到了这些,他看到了什么呢?于是退后几步,举起相机拉近镜头,见他头戴天子冕冠,双目沉稳,深不可测,正凝神远望。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有个叫徐福的对秦始皇说,海外有三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有神仙,有长生不老仙丹。秦始皇于是挑选五百童男童女,让徐福带着,就在这求仙处,双手捧爵,恭送船队出发到海外求仙。可一去就是杳无音讯,引发得后人考证这个徐福拐带了这么多人,两千年了,怎么连个信息也无?
有人说是去了日本,也有人说是去了美洲。究竟去了何方,至今无人知晓,害得这个千古一帝现在还在这儿信心满满的傻等。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看他的眼光虽有求仙的虔诚,但更多的是忧伤,贮满蓝色的泪。他来这儿是挥洒那痛悔的泪。
就在秦始皇求仙回去不久,就仙逝了,这回他可是自己亲自出马求仙了。他身后固若金汤的帝国,顷刻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他拿出求仙的虔诚对待他的子民,以他“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心,囊括四海之意”的雄心,在这里恭送如哥伦布那样的船队走向大海,他的帝国会这样快土崩瓦解么?
后人也会被族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么?
他求仙盼望的大海远处,徐福不见,仙人没来。但八国联军的利炮坚船来了,日本鬼子挺着血光闪闪的刺刀来。
如果真如小时候老人讲,日本鬼子其实就是徐福带去的那五百童男童女的后代,估计他不仅仅是痛悔落泪了,而是拿头死命地撞墙。
我略略整理了下古代帝王与大海有关的记载,竟然没有几个。
曹操倒是跃马挥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但仅仅到此一游,留下一首诗而已。
朱老四造反成功后,派过郑和七下西洋,不是求仙,却是找人:找他侄子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七下西洋后,为明朝带来了海外的迅息,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其后清朝,国人都知道乍回事,唉,不说也罢!
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都对大海浅尝则止呢?
正胡思乱想间,我肩膀被人拍了一把,回头一看,见朋友笑吟吟望着我。刚才他到海边去拣贝壳去了。
他问:”在想什么呢?“
我把刚才的所想告诉了他。他一把拖住我,边走边说:”你这是天问,那是肉食者谋之的事,你又何间焉?走吧,到北戴河去。南戴河那边儿还有沙雕公园,可滑沙滑草,有海滨浴场,美女们特多。“
我跟他走了。不知何时,见那几艘巨轮快消失在海天一线了。我知道,它们不是去求仙找人,而是和平贸易。
汽车飞驰,我从窗口回首望去,秦始皇的身影又变得渺小了,最后,终于不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