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三·三五
甲午二月,予过真州南监,掣张东皋招观并头牡丹。一时作诗者,无不以二乔为比;独杨鲲举二句云:“似承周、召桃夭化,绝胜渔阳麦两岐。”
甲午,指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按:根据袁枚《牡丹花绝少并头者,真州吴园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宴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诗,他们应该在三月赏花。
真州,江苏省仪征市古称。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仪征始建县,县名为舆县,据传是秦始皇东巡从江对岸乘舟上岸后坐轿子的地方。由于战乱不断,仪征很长时间内归广陵国,直到唐永淳元年(682)分析江都、江阳二县而成为扬子县。宋初建立建安军,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赐建安军为仪真,并升建安军为真州,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明洪武元年(1368)降州为仪真县,清雍正时为避讳改仪征县。1986年7月,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
南监掣,音nán jiān chè,清代两淮盐转运使署的下属机构“淮南监掣同知署”的省称。该署驻京杭大运河入江口、漕运和盐运的中转之地仪征,官长为淮南监掣同知。张右民担任此职。按:监掣同知,官名。盐官。清代于山西、河东、两淮(淮南、淮北)各置一人,秩正五品,掌管掣盐之政令。凡官盐起运,均须经过掣盐验引手续,验明盐引,以辨别官盐、私盐,查明发运额数。乾隆十五年(1750),裁仪征卫守备,以其署为监掣官署,位置在南门内仓巷。监掣同知开始时是临时委派,乾隆二十五年(1760),盐政题请,淮北设立监掣同知实缺。奉部议:淮南亦准作为监掣同知额缺。三十二年(1767),同知青助率两淮商人重修衙署,其规制与扬州府治相同。按:原书在标点时错误,把“予过真州,南监掣张东皋招观并头牡丹。”错误标点为“予过真州南监,掣张东皋招观并头牡丹。”并在“南监”二字下作了地名标记,导致读者难以正确理解。
张东皋,即张右民(生卒年不详),字用霖,号东皋。清浙江钱塘人。工诗,有《东皋集》。袁枚友,袁有《送张东皋分司迁贵州镇远太守》诗二首,还有《牡丹花绝少并头者,真州吴园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宴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诗一首,从该诗题目可知,张右民曾担任淮南监掣同知(驻仪征)、盐运司副使、盐务分司。盐务分司为两淮盐运使司下设机构,共设三个:通州(今南通市);泰州(今泰州市);淮安。淮安分司后迁海州(今连云港市)。盐务分司代表盐运使司负责监督盐场。张在何处任职,不详。盐务分司只是机构名称,其官长可以盐运使司运同(简称运同,从四品)、盐运司副使(简称运副,从五品)、转运判官(简称运判,从六品)兼任。从诗的内容“相国门风旧,通家意气真”上分析,张右民的祖上或为大学士一级的权臣。
招观,音zhāo guān,意思是招人参观。与“招饮”、“招游”等类似。
并头牡丹,音bìng tóu mǔ dān,指一根花枝上盛开两朵牡丹。并头,意思是头挨着头。并头牡丹常被当作美好吉祥的象征,寓意男女好合、夫妻和睦。
二乔,即汉末时期桥公的两个女儿,分别为大乔(桥)、小乔(桥),本姓为桥,亦可作乔。是庐江郡皖县(安徽省潜山市,长江以北)人,江北著名美人,有国色。孙策攻占皖县后,大小乔分别嫁与孙策和周瑜。《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杨鲲举(生卒年不详),未见资料记载。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2018年举办的“阿部房次郎诞生150周年纪念展”中,有一幅展出的清代绢本花卉上有该名。此作系于绢本大尺幅上方配置盛开的樱花,中央配置大朵牡丹,下方配置菖蒲,从而完成相当华丽的一幅作品。画幅右上款识为“锦堂春昼。拟徐崇嗣画本于双清书馆。毗陵杨鲲举”,钤“杨鲲举印”朱文方印、“跃沧”朱文方印,据此可判断杨鲲举与恽寿平(1633—1690)同样出身常州(毗陵),号“跃沧”。其人虽称远仿北宋毗陵画人徐崇嗣,但基本上继承了恽寿平的风格。而继承恽寿平风格,则其必定生活在恽寿平成名之后,恽寿平去世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故杨鲲举当生活在雍乾时期。
周、召,音zhōu shào,亦作“周邵”,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音shì)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礼记·乐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戚宋万於两楹兮,废周邵於遐夷。”王逸 注:“周,周公旦也;邵,邵公奭也。”唐·张说《诏宴薛王山池序》:“《二南》迈周召之风,百辟形金石之咏者也。”
桃夭化,即桃夭之化,《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集传:“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其所议姻事,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
渔阳,音yú yáng,古代行政区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置渔阳郡,治所即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所以,渔阳应该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前治所为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移至雍奴县治所,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天津市蓟州区。渔阳被后世诗人常用为意象,意为征戍之地。唐·张仲素《春闺思》诗:“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麦两歧,亦作“两岐”、“两歧”、“两岐麦”。所谓“两岐”,指一茎两穗。典故“麦秀两歧”。《后汉书·张堪传》:“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地名)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后用为称颂地方官有善政之典。
附:清·袁枚《送张东皋分司迁贵州镇远太守·其一》:相国门风旧,通家意气真。一阳回暖律,五马送雕轮。当日趋庭处,今朝叱驭身。不知诸父老,可有旧遗民。
清·袁枚《送张东皋分司迁贵州镇远太守·其二》:记否真州住,山人系短篷。酒教连日醉,花看并头红(自按:署中牡丹开并头花)。袖拂香犹在,山青曲已终。幸亏宾与主,同在画图中(君仿西园雅集,绘图纪事)。出处:小仓山房诗集补遗卷二
清·袁枚《牡丹花绝少并头者,真州吴园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宴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寻春古真州,无春双目闭。春恰知我来,开花比常异。贤哉张大夫,指我看花地。追寻辟疆园,遍历维摩寺。车小穿林幽,草深得路细。果然鼠姑花,双开色奇丽。其旁仙种多,环立拥霞帔。送客出红云,分香入酒气。昔闻韩魏公,金带表花瑞。君今宰相家,花也如相示。儿女合欢心,阴阳调燮意。远钟一以鸣,嘉宾亦既醉。我呼东下舟,不借南衙骑。如别华鬘天,愔愔下尘世。人花两难忘,作诗当作记。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