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二十三)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二十三)

作者: 东风满树花 | 来源:发表于2024-01-08 12:31 被阅读0次

第四节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学霸

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很诧异,自己一直在使用打卡辅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我给她报了××阅读,天天打卡;为了让她记单词,我让孩子在百词斩上打卡。 后来我都停掉了,因为孩子不专注,有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听完就直接做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更多的注意力是在视频上。

在书中有一个读者“阿健”,他也有这样的困惑,他在咨询时表示:“我为了学习建了5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是如果某个打卡计划一旦中断,我就想把它扔一边,不愿再继续了。”

是他太贪心了?还是他有完美情结?都不是。事实上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隐蔽的心理机制,动机转移

我们再重温一下这个概念。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做“动机转移”。

为了看清他,我们不妨关注一下朋友圈里打卡的人,虽然他们每天打卡打得很起劲,但是但最终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卡只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欢愉盛宴,无须多日,他们就会出现在另一轮打卡活动中,或是无疾而终了。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微信运动”大家都知道,这个功能可以让自己每天的行走步数显示在排行榜上。不排名不要紧,一排名有些事就变了。不管之前爱不爱运动,人们开始冲进大街小巷、公园码头,甩开膀子走了起来。因为从开始排名的那一刻,人们的锻炼动机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移:原先纯粹是为了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现在却是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成绩在排行榜上更好看,甚至有人还专门为此去买设备或用软件“刷”步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消退,动机减弱,学习成长的难度逐渐增大,人们不得不依靠更强的意志力去坚持,等到意志力也难以为继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不陷入痛苦,我们的大脑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在举步维艰的时候主动调整认知,给自己找借口:“学习很难,但打卡并不难啊,只要完成打卡不就代表任务已经完成了吗?”“既然打卡就代表完成,那为什么不选这个轻松的而非得选那个难的呢?”

这就是大脑“解释系统”的逻辑,虽然很荒谬,但是有的人还真接受了,于是有人去网上购买刷步神器,有的人早上5点闹钟一响就在早起群里打个卡,然后倒头继续睡;有人翻开书,拍张照,然后将照片发到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读过书了……

虽然这些做法有些极端也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大多数人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况下,都会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不自觉地降低标准,此时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依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

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所谓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比如古时候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下雨,所以古人就用雷公、电母、龙王解释雨的成因。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比如你每天要打卡记20个单词,如果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为了完成打卡,你就可能随便扫几遍,告诉自己学过了先让任务闭合再说,不然总惦记着这事,心里难受。反过来,如果今天时间非常充裕,你一早就完成了记20个单词的任务,打卡一结束,任务就闭合了,此后你的学习动机衰减为零。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另外,这种任务心态还会使人身心分裂,让人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

两个策略,轻松改变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反对打卡,很多时候打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确实能助推我们持续行动,形成行动惯性。但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打卡,否则很容易陷入认知陷阱。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

那我们怎么让学习和打卡相结合呢?

只要一个小方法就能立即改变,那就是用记录代替打卡

用记录代替打卡

这样我们就无需担心缺少打卡会使自己懈怠,毕竟谁都有向好之心。同时我们在设置任务时要使用新策略:设下限,不设上限

如原先打卡每天要背20个单词,这是任务的上限,假设做到这一条并不容易,我们可以把任务调整为背5个单词——一个很容易达成的下限。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此时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顺着惯性继续学下去。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实践的也是这个理念,他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他认为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破除打卡心态的方法:用记录代替打卡;设下限,不设上限。让好习惯养成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相关文章

  • 读书小结

    时间4.1-4.10读完《认知的觉醒》《活着》《父母的语言》《被讨厌的勇气》。 只有《认知的觉醒》写了读书笔记,其...

  • 元认知能力原来竟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100/365《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 《文案觉醒》读书笔记:认知

    一气呵成地读完了《文案觉醒》,与作者进行了一场愉悦的新媒体对话,佩服作者对新媒体的高度认知,格局之宏大非一般人士企...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这是我最近最爱读的一本书,每个章节都看了很多遍,细细品读加上实操,受益匪浅。 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前两天终于读完了《认知觉醒》,感受很深于是我又重新开始读这本书,并且要做好笔记和记录思维导图等。 之所以觉得这本书...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最有感触的一点: 我们成长的规律是在舒适圈边缘成长。 比如阅读,不要太在意形式上的内容,好像一定要每本书做思维导图...

  •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写这篇读书笔记是缘于《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费曼学习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而且要讲得简单...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这本书我读了十个小时以上。 很喜欢这本书。 书中对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值得一读再读。 我想详细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竟...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

    书名:《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作者:周岭 共有17个想法 自序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形容恰当形象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读书笔记(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gn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