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生活财经·投资·理财
千万人排队的ofo与挤兑风险

千万人排队的ofo与挤兑风险

作者: afbbcde7fa3e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23:11 被阅读4次
    ofo.png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犹如狂风骤雨般卷过国民经济看似平静的表面,挟着要颠覆一切传统经济模式的力量排山倒海般倾泻而至,让传统商业模式一时间躲在屋檐下瑟瑟发抖,然而其盛也猛烈,其衰也迅速,一转眼似乎骤雨将歇,传统经济模式又悄然抬起头来,而共享的风暴过后所留下的,只是满地的枯枝败叶,还有成千上万破败的共享单车。

    几个月前就逐渐流出的关于ofo资金链的消息,显然并非空穴来风,而近几天ofo退押金排队上千万人的新闻,更是把ofo这一共享单车的先锋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没有戏剧性的转折,眼看着,几年来所向披靡的共享经济先锋,距离先烈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从千万人退押金的规模来看,ofo至少需要10~20亿的资金才能补上这一缺口,一方面要补上这个缺口像是天方夜谭,而另一方面,从新经济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来看,拥有千万级以上用户的ofo,似乎再融到资本也并非不可能。

    ofo能否逃出生天姑且不论,在资本的眼中,究竟千万级用户与几亿美金孰重孰轻,似乎也不能轻易作出结论。但究其本质,ofo目前面临的实际上是严重的挤兑风险,而这一风险,在传统经济下几乎是无解的。在ofo前面倒下的几个同行,似乎也证明,即使在共享经济的新模式下,挤兑基本上也是致命的问题。挤兑的本质,在原因上可以归结为信心缺失,而其致命的地方,则源于金融系统的杠杆放大作用。

    以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存款和贷款,从两者之间赚取利息差,但银行会通过资金流转来赚取更多的利润,比如甲在银行存了100万元,乙通过贷款将100万元贷走,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会让现金静止的,乙贷款的100万,可能通过货款、工程款或者种种交易进入丙的手里,丙再将100万存入银行,丁又将这100万贷出。如此循环往复,商业银行手里的100万元可以无穷无尽地重复利用,产生无穷无尽的利润。而与此对应的,挤兑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所谓挤兑风险,就是当大部分人对银行缺少信心的时候,都要试图拿回自己的存款,而银行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的现金,它只是通过不断的现金流转来赚钱的。在遇到挤兑的时候,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除非强力的外援介入)。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的总量,引入存款准备金的概念(商业银行必须留存一定比例的存款),来让杠杆的放大作用一步步变小,一方面可以控制挤兑风险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控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如果要实行宽松或者紧张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不需要发行货币,只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即可。

    对共享经济来说,理论上,用户的押金是属于用户的财产,不应该挪作它用,这部分资金对企业来说,是没有利息成本的,因此,就算ofo几十亿的押金放在银行,基本利息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但是,政府对这部分资金是没有监管的,而共享经济在现阶段大部分都是“催熟“而成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将这些押金投入到生产活动中。有可能这些投入都是亏损的,也有可能能获取一定的利润,但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像商业银行一样让用户的押金(存款)流动起来,因此它们是没有现金的。

    这样后果很严重,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网民们的集体无思考,对任何主体,都是爱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而全世界又缺乏面对网络暴力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一个人可以突然之间名满天下,也可以一夕之间臭名远扬,“人设“成了一把双刃剑,可能凭借一个好的人设突然成名,也可能一瞬间人设崩塌。对企业主体也是同样,而ofo面临的问题,即使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商业模式造成的,也一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他倒闭的同行让用户对这一行业失去信心造成的。

    共享经济流行的几年以来,前前后后千百亿资本投入行业之中,如果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并非庞氏骗局,那么资本就一定有其看中这一经济模式的地方,或许,共享经济代表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而在当前形势下这一商业模式屡屡碰壁,一方面可能是技术原因,被“催熟“的瓜果终究有先天缺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思考中缺乏了对诸如人性在内的种种衡量。但是,无论这一商业模式的未来如何,经过ofo以及诸多类似的挤兑事件,足以给相关监管部门敲响警钟,如何将这部分资金有效监管起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在应该成为更受关注的话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万人排队的ofo与挤兑风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gs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