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尔东飞影评电影漫谈
倘若996事件的蔓延滋生《偷自行车的人》,将更令人担忧

倘若996事件的蔓延滋生《偷自行车的人》,将更令人担忧

作者: 杨陈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6:48 被阅读8次

去年,ofo小黄车从拖欠货款被起诉,到上千万人排队退押金,再到今年几次“破产”的爆料。ofo通过共享自行车开启了共享经济,又随着共享经济的泡沫破灭而摇摇欲坠。

上月末,因为github上的一篇“996.ICU”项目在程序员圈子的火爆,迅速点燃了许多人的加班抵制情绪。当然,许多人都觉得这情绪的关键是——加班时间到位,但钱没到位。

此外,与此交替占据新闻头条的是京东言行不一的校招裁员风波。

一方面我们看到企业方面在为自身发展如履薄冰,一方面又看到员工在为加班工作而呼声抵制。但是这无疑都揭露同一个本质,各自都开始着眼于自身的短暂利益,不再考虑长远利益。

这些新闻中反复提及的都是互联网企业。但是代表中国的一定是更多的非互联网企业。

因为互联网涉及面广,加之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企业成了媒体热衷的焦点。无论是高管变动、薪酬待遇调整或者新品发布等,稍有风吹草动都波及整个互联网,甚至让好些人觉得互联网企业代表着整个中国。

以至于知乎的有个问题一直热度不减,而答案其实是那些晒工资的大多都就职于互联网企业。

联系这几个新闻事件,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部经典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二战过后的罗马。如同当时的许多城市一样,因为战争的损耗,整个罗马城充斥着失业和贫困,人们常常为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

赋闲达两年之久的男主,不惜将妻子陪嫁的床单拿去典当行赎回被当掉的自行车,只为换得一份贴广告的工作。然而工作第一天,他的自行车就被人偷走。

在寻找自行车的短短两天里,男主经历了警察无力帮助的落寞,朋友带来的寻车希望破灭,修车工无端的鄙弃,传教士的冷漠,偷车嫌疑人的耍赖和欺凌,男主在愤怒和生存压力下滋生偷车的犯罪行为。

电影用一个偷自行车的故事,将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通过经历警署报案、小孩溺水、与神学生一起避雨、教堂寻人等看似和寻车故事毫不相干的生活片段衔接在一起,在描绘众生相,揭露社会现状的同时准确地向观众传达了“被偷者”变成“偷车者”的心理变化。

坏人不是天生的,若非整个社会背景给予生存压力,面对同类,谁也不愿无故伤害。现实当中,我们很难全面地看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一部优秀的电影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现实。

当然,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在创作的方面的坚持,他坚持选择普通人为主角,男主安东本人是一个当地工厂的员工,电影中他的儿子也是导演亲自在街道上挑选的。

罗马作为欧洲几个世纪的艺术中心,似乎每个普通人都是天生的演员。电影中的群众演员也是现场选出,却丝毫看不到表演痕迹,只有一个个真实的、为生活而苦苦挣扎的人。

在拍摄方面,《偷自行车的人》通过偷车追逐、公交排队、教堂祈祷等诸多广景镜头,给人一种仿佛在城市亲眼所见的感觉。

迷茫的求职者、焦虑的路人、冷漠的传教士以及失去人情味的警察。这一个个低迷的众生相都指向被经济阴霾笼罩而失去活力的罗马城。

寻车过程中,男主曾向儿子计算这份工作的薪资在长远看来是多么可观,但是随着寻车希望破灭,当看到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无人照看的时候,他想着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大胆偷车。

男主只是处在罗马城这个因战争导致的经济阴霾下的一份子。为了生存,在一天之内从“被偷者”变成了“偷车者”。

而身处2019年的我们,是否也被经济阴霾笼罩?是否也有人正在经历从“被偷者”到“偷车者”的心理变化?

从整个国家的GDP来看,2018年其实是近20年来经济最好的一年,而且增速曲线也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去年的腾讯万亿市值蒸发、中美贸易冲突、ofo上千万退押金大潮、范冰冰事件、比特币大幅贬值等等一系列大事件的集中爆发,暴露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影响着身处其中的个人情绪。

互联网的消息迅速覆盖更是让整个社会很快被经济阴霾笼罩。

年末罗振宇和吴晓波的跨年演讲大会上,也从以前的自信往前变成了“小趋势”和“从历史角度看变化”这样不具现实意义的空话。

但回头细想,面对那样一个2018年,他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同样也充满了焦虑。就去年而言,作为国内具备较大智囊团队的两大自媒体只好以“打太极”般的总结,以完成年终任务,反而代表着一个经济阴霾蔓延的征兆

而“2018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或许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句传遍网络的话更是扩散着这片阴霾。

因为这片阴霾导致网民不安情绪的快速传播,去年来国家对各大新闻平台进行多次约谈,打击伪原创想必也有打击“新闻泛滥”的考虑。

当然,咪蒙这一类传播情绪偏向极端的自媒体自然不能放过。

此外,去年国家推出《厉害了,我的国》等在许多人看来带着“主旋律”的电影。回头来看,其实也是国家希望借助网络传播的措施增强国民信心,以改善和“安抚”网民的不安情绪。只是大多数人并不买账。

于是,今年的996·ICU事件和京东裁员事件继续引发新问题。

《偷自行车的人》展示的是个人因为社会大背景导致的心理变化。那么ofo创始人戴威在经历2018年的这个社会背景下会如何抉择?没人愿意投资,业务持续缩水,用户持续追退押金,这样的压力下他还得时常发声明称“负责到底”。

他个人的心理会如何变化?

同样的,互联网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发展,一直以来加班严重,推崇“狼性文化”。但是其升值快,薪资待遇高的特点仍然吸引着许多人。

那么为何996事件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我自然不相信所谓的90后00后不愿意付出,更不相信是这些企业都不愿付钱。

从个人心理变化来说,面对网络发达,就业选择多样,以及在2018年的经济阴霾笼罩下,个人的未来“不确定性”被不断放大,很多人都从原来的“图长期利益”变成了当下的“图短期利益”

也就是加班必须得马上有工资,不再考虑企业的长足发展。

本来这属于市场的个人自由选择,要么加班多但工资高,要么加班少但工资低。然而因为互联网企业的996事件,大家的抵制情绪通过互联网不断蔓延。

想必接下来许多类似京东裁员的戏码,将更多地发生在更能代表中国的非互联网企业,许多“偷车者”也会随着陷入辞职和找工作的怪圈之间滋生。

996事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无疑更令人悲观。

电影的最后,男主偷车被路人抓到。车主看到他儿子在身边无助地看着,便告诉男主“给你孩子做个榜样”而放过他。

企业家也是人,自然应该理解员工的诉求,但作为就职者,我们也需要理解企业决策的缘由,并结合社会大环境做理性判断,不应被一时的社会情绪所左右。

那些剥削员工的企业家走不远,那些一味索取员工时间而不回报的企业也不值得留。

去给自己的身边人做个榜样吧!受不了高薪却要加班的痛苦,就找个低薪但不用加班的工作,主动求变的同时去充实自己,着眼个人的长远发展。

不要只是对当下抱怨,而给身边人留下目光短浅和懒惰的印象,更不要累积负面情绪成为自己也讨厌的“偷车者”。

相关文章

  • 倘若996事件的蔓延滋生《偷自行车的人》,将更令人担忧

    去年,ofo小黄车从拖欠货款被起诉,到上千万人排队退押金,再到今年几次“破产”的爆料。ofo通过共享自行车开启了共...

  • 《偷自行车的人》

    偷自行车的人,偷的不只是自行车,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的良知,或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被偷的人努力寻找偷自行车的人,结果一...

  • 滋生蔓延与自省

    天边的曙光,一抹 亮色的微笑 唤醒了善良也唤醒了欲望 都市的街道慢慢的喧嚣起来了 浮躁与浮华在滋长 蔓延着贪婪也蔓...

  • 遗书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偷自行车的人》

  • 偷自行车的人

    阻挡我视线的迷雾你也无法看透远山不必行走,请让目光留在原地 去偷一辆自行车吧正好可以摆脱黑暗森林让晨光普照,让叶片...

  • 偷自行车🚲的人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讲述贫困挣扎的男人为生计买来自行车,不幸第二天就被偷。寻遍全城,未果,决定以牙还牙,哪料开始了...

  • 【偷自行车的人】

    继洛丽塔之后,又一次看了一部上世纪的电影。 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在的心情,苦涩、热泪满盈,好像心里有一团火正要喷发出来...

  • 偷自行车的人

    我们这会要吃好还要开心 除了死没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 偷自行车的人

    文/孑逸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以黑灰色为主调,一对父子的情节就占据了大部分。没有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跌宕起伏的...

  • 偷自行车的人

    若水君之 (这件事情,十分荒诞,放到平时普通的生活中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没有,但是却在某个角落,悄悄地发生着。) 周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倘若996事件的蔓延滋生《偷自行车的人》,将更令人担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yt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