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自卑(二)---比较

关于自卑(二)---比较

作者: 观自在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05:50 被阅读0次

上一篇谈到自尊就是自我的优越感,而优越感是基于比较的,本篇聊一下关于比较的问题。

一、比较的三个维度

谈到比较,一般至少包含三个的维度,一个是比较的对象,即和谁比的问题,另一个是比较的内容,即比什么的问题,第三个是比较的标准,即怎么比的问题

1.比较的对象

通常我们选择比较的对象有两类,一种是熟悉和亲近的人,另一种是和自己差距不太大的人。例如,我们经常习惯性地和同学、亲戚、朋友等进行比较,因为出于了解和熟悉的原因,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品头论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些可复制的规律性的结论。通常,大多数情况下,和身边人比较才获得存在感或者优越感,我们很难容忍身边的人比自己强,要么超越,要么疏远。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和自己差距不大的人去比较,因为这样似乎才有可比性,只有这些人才可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竞争者,通过努力可以追赶上的才叫差距,才会自卑,但差距一旦大到“天壤之别”、“望尘莫及”的时候,会很自然从自卑到崇拜,甚至追随模仿了。

2.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因人而异。比较的前提是关注点,每个人的关注点受到他以往的经验、经历、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特征等等方面的诸多影响。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问一个秃子,当你进入到坐满人的会议室之后,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秃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头发”。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如果一个人长期关注到自己的弱点,他就会经常去和他人比较。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很多自强不息的生理上有残疾的人,你会发现他有很多常人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也是他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长期锻炼和练习的的结果。

所以说,比较的内容和一个人的专注点有关,它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职位,收入,家庭条件、个人成就等等,一个人的专注点的形成和他受到的教育、价值观、人生目标、原生家庭影响、社会地位等等诸多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谓千差万别。你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你在做某件事或者某个举动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得罪了某个人或者博得某个人的好感,这些都和他们的价值观和关注点有关。对方一旦把你当做潜在的竞争者或对立面,就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反之,他们如果对你产生亲近感,那么可能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3.比较的标准

既然是要比较,那么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要有前提条件,最好能量化,尽量要客观,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职场上会经常出现比资历的问题,这在很多组织中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和客观的问题,每次绩效考核都会有一些主观评价在其中,然后通过这些绩效考核堆砌出来的评价结果自然很难有可比性,特别是在升职加薪的时候,领导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会更多,除了你之前所做的贡献之外,还要考虑将来组织发展需要的人才,还要平衡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可接受程度,还要兼顾上级领导的认可度和用人标准等等,这一系列综合的因素决定了某个结果。在一个组织尚且如此复杂,在一个社会体系结构中,更是如此。

比较的标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远远比我们上学时考试成绩排名复杂的多。因此,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一个草率的结论,要会客观、公正、理性、全面地去看待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比较标准过于复杂或者影响因素过多,建议不要有追求公平的想法,因为你想得到的所谓的公平,可能完全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出发,对于整体反而是一种平衡的破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不公平

二、关注点决定了比较

什么是关注点呢?简单说,就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会驱使注意力放在什么位置。有个笑谈说,一个秃子走进会议室,看见的满眼都是头发。虽说是个笑话,但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关注点的含义。比如,你写一篇技术性很强的文章,给懂专业的领导去看,他会给你提出很多建议,但一般情况不会发现你的错别字,反之,有些非专业的领导会一眼看到错词错字,无论你检查多少遍都很难发现。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其实关注点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在意的东西,也就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讲述的所谓“心理记忆”。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哪怕是听到一句话、看到一个新闻、遇到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冒出来,当这些念头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为了我们的关注点,而正是这些关注点决定了比较的对象、内容和标准。我们一定要对这些关注点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在下结论之前,要理性的分析一下比较的对象是否合理,我们对他们是否真正的熟悉和了解,彼此之间是否有可比性;比较的内容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对自己是否有价值;比较的标准是否客观标准等等;当我们可以客观正确的回答这些问题的之后,比较的结果才可能有它存在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想清楚这些事情,就轻易地得出结论

此外,我们所有的关注点的来源,都是由我们过去记忆中的积累形成的,这些记忆本身就有其局限性、碎片化、抽象化、甚至是错误性,我们从这些本身异于事实的内容出发去选择我们关注点,必将会扭曲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就像智子疑邻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我们眼见也未必真实

三、比较的本质是割裂

比较的前提是我们在内心形成了自己和比较对象的割裂,可能还会把对方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这种对立和割裂本身就自带一些刻板和陈旧的印象,因此很容易造成我们无法客观完整的面对问题,主观上的偏见不可避免地会带入到比较中。也许是给自己找借口,无视对方的优点,也许会过度看重自己的弱点,形成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放大自已的长处,骄傲自负,不管怎样,这是比较与生俱来的一种缺陷,根本无法克服。我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放弃比较,那么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保持理智和客观了。

再进一步说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割裂究竟是不是现实?我们个体生命在生理上是彼此独立的,但是在意识领域里,无论是意识能力还是意识内容真的是割裂的吗?这一点是否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了解和质疑一下。如果在意识领域不是彼此割裂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比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了一个虚幻的前提之下,在这个错误的假设之后,得出来的所有结论以及引发的后续行为都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相关文章

  • 关于自卑(二)---比较

    上一篇谈到自尊就是自我的优越感,而优越感是基于比较的,本篇聊一下关于比较的问题。 一、比较的三个维度 谈到比较,一...

  • 接受自己的“自卑”

    上周和菜头写的自卑的文章(《自卑:你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里面提到自卑源于比较,而只有“自我比较”才能找到自己...

  •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的区别

    今天给大家分享关于“自卑感,自卑情结,优越感,优越情结”这四个概念的区别。 自卑感是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产生的一种...

  • 你自卑吗?我很自卑

    百度到一段关于自卑的解释,结合着说一下我的理解。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严重自卑...

  • 你逃避不了的影子:自卑

    关于自卑,百度里的解释是这样的: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严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缺...

  • 如何才能逃离自卑、自负走向自信?

    自卑——与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的能力。自卑产生于过分跟别人比较,比较的越多让自己产生自卑的情绪越多,尤其实拿别人的...

  • 《被讨厌的勇气》第二章6 自卑是个难以爬出来的陷阱

    本书观点,关于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原文:哲人: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 人生感悟

    ①自信和自卑都是比较而产生的。 自信的人也会有自卑,自卑者必然有自信。如果不比较,就是“不卑不亢”,这是智者(圣人...

  • 关于自卑

    林安进入青春期,内心敏感,作为一个女生,到了一个爱美的年龄。她自认为自己和其他女生不一样,但事实是,她已慢...

  • 关于自卑

    我很自卑,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我有很多缺点,我本就不应该拥有那样的工作,那样的男友,那样的职务,那样的待遇,我不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自卑(二)---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qq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