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拨节的声音

作者: 嘉节号长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00:00 被阅读0次

    正码字的这厮出身乡村,土里土气,乡巴佬一介,这一点毋庸讳言,因为掩饰也是白搭。

    比如笔者如今大半辈子已过,退休前从事的也是文化工作,靠嘴皮子瞎嚷嚷的时候也不少,但至今普通话的表述水平仍然很差,方言土语裹挟明显,连自个儿都老不满意;几十年来当然也想过改善和提高,且真还费了好大的拗劲儿,但始终如旧,几无起色,譬如现行拼音表里的好几个韵母只凭自己的耳朵根本听不出区别来。

    后来琢磨,为啥会这样呢?也简单,学说话时受乡音土话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呗。

    一开始对话接触那就不用说了;上了学后学拼音,讲台上的女老师也是整儿八经的本乡人,许多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她本身就差了牛鼻子了。当时别说电视机还没有,就连收音机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那种相对纯正的普通话发音自然也就成了《涅槃经》和《菩萨经》了。后来不得不承认,方言这东东就如人的相貌,生来是什么那就什么,丑则丑,美则美,即使后天有所改变,那也九牛一毛,微乎其微,几乎不抵事。

    读书时如果说笔者对最基本的人文学科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的话,那天生与之俱来的如牛负重般的能耐和对生命运的感知体验就是另一种情形了。比如眼下的季节正好属于秋天,于庄稼人而言也是一年里最繁忙的一个季节。记得上世纪高考未恢复前,笔者就经常被生产队长指派去浇玉米地。这个活计大概只有像笔者一样家穷苦,能下苦,胆大(只派一人),带点二杆子味道的小伙子才肯接受。没办法,要想年底多分点红,多获取点收入,那就只能多挣工分。

    不过,当独自个儿握一把铁锹,置身于闪烁的星光下无边无际的玉米地里时,分明会有一种异样的感受袭来。听,微风下的田地里似乎有开花的声音,当花瓣慢慢舒展开,露出其中的花蕊。再听,风吹过的声音,当它轻轻抚摸着大地万物后,又悄悄离去。似乎不残留一丝痕迹。也许,这些声音都好似——无声无息,但每一个都记录着生命拔节的过程。就像当倾听自己通过听诊器中发出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呯呯”心跳声时,你会感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跳动,是那样的强烈。当婴儿发出第一次啼哭声时,每个人都会庆幸又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他的父母接着会细心呵护他,教他走路,吃饭,说话。

    除去蛙鸣,还听到轻微的“咔嚓”声。初时的我挺奇怪,是不是地里有刺猬什么的,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偷吃?

    仔细听,大自然之母告诉我:并不是刺猬出来偷吃,而是傍晚的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夏玉米正在借机努力拔节加速生长,听到的“咔嚓”声,那是玉米拔节时发出来的声音。可见这生长的速度,几乎可以用“肉眼可见”这四个字来形容了。

    玉米拔节之响几乎是普天之下最美妙的自然之音。当不甘落伍的玉米,誓与周边的花草树木比试一番而拔节起身时,正是北方的雨季,高温高湿,正是夏玉米的快速生长期。白天晚上都在加速生长,加速再加速。若果侧耳来听,仔细倾听的话,都能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美妙至极。那么难道白天听不到吗?为什么只有半夜能听到呢?

    的确,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到玉米地里转一圈,仔细倾听,确实能听到夏玉米拔节发出轻微的“咔嚓”声。所以才有“苞米半夜拔节响”的说法。这是由于白天由于有其它声音的掩盖,比如路过的行人,行驶的车辆,走过的耕牛,叽叽喳喳的鸟叫,总之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掩盖下,玉米拔节的声音并不那么明显而已。就像一个新生命的出世,其宣告存在的第一声啼哭也许并不那种感天动地,可你干因此就断定这孩子的未来就一定不会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存在呢!

    雨露滋润稻麦,你会听到稻麦的笑声;微风吹拂细柳,你会享受细柳的舞姿;阳光普照大地,你会欣赏大地的美好。这就是老天爷赐给人类的幸福和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米拨节的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r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