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人与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海明威是一位硬汉,被誉为美国民族精神的丰碑。
实际上,这部作品,仅有两万多字,只能称作中篇小说,称不上长篇。故事的内容也不复杂,一个叫作圣地亚哥的老人,划船出海打鱼,机缘巧合钓到一只大鱼;大鱼很强大,老人的钓无法收回,不得不随着大鱼漂流;后来经过辗转斗争,终把大鱼制服了,挂在船尾返回。
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鲨鱼,鲨鱼来了一波又一波,老人和鲨鱼几经搏斗。可大鱼还是被鲨鱼吃干净了,只剩下鱼骨架,老人身体多处受伤,最后强撑着回到港口的家中。
即使身受重伤,老人还时刻想着再出海打鱼,没有一点放弃的念头,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基本上就这样一个故事。还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老人很亲密,有时间就找老人聊天,也会照顾老人,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温暖。小男孩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以他和老人的对话开始,又以他对老人的照顾结束。
说实话,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惊奇和非凡之处,比较普通。而且,读书时,感觉主要描写了海洋、天空,鱼、鲨鱼,及老人的内心活动,老人的自言自语,老人的精神等,几乎这些就是书的全部内容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作者海明威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书刚一出版不久,就获得了美国的普利策奖,第二年一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评委评价,书中老人传递一种精神:永不服输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正是当下美国需要的精神面貌。
这部作品,关键还有另一种贡献,写作风格的创新。在海明威之前,美国一直流行长句写作,而且写长句的能力,是衡量作家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海明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用短句写作。
《老人与海》中,基本都是短句,极少有长句。特别是,短句还有丰富内涵。比如,书中多处没有交代时间,可从字里行间,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提示,能清晰确定故事的发生年代。还有作者用词,虽然简单,可往往含有另一层含义。
以致当时电视台,为这事专一采访海明威,问书中的不少地方都有着怎样的寓意。海明威把他的写作方式,比喻说建筑,而里面的装饰,则靠读者自己去揣摩。这种方式符合一个原则:只展示,不告诉。
海明威还自创了一种文学理论:冰山理论。意思是说,文章显露出来的仅仅冰山一角,很多内容与思想,却隐含在冰山之下的。这需要读者自己去探索、去挖掘。
一部作品,最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而一个人的价值,则主要在于他的贡献有多大。
海明威在那个时代,他的贡献几乎是开创性的。有人拿他和我国的鲁迅先生比较,在鲁迅之前我国没有白话文,当先生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横空出世时,人们的惊讶和震撼可想而知。
02
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命,莫过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生。历史上能被人们怀念的人,概莫能外。
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宠信宦官王振,听从建议领兵亲征瓦剌,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结果朱祁镇被俘,明朝一落千丈,瓦剌趁机进攻首都北京,若不是于谦誓死守卫,明朝可能这时就画上句号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又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才使大明朝得到暂时的安稳。一年后,朱祁镇被明朝迎回,囚禁在南宫,朱祁镇一时又成了阶下囚。
也许上天要给朱祁镇一个机会。度过了七年的囚徒生活后,朱祁钰病重卧床不起。接下来,谁接掌偌大的帝国,一时人心惶惶。就在此时,御史大夫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把南宫中的朱祁镇,复位立为皇帝。史称这一事件为“夺门之变”。
重新做了皇帝的朱祁镇,毫不留情地下旨,杀了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于谦等人。而且,他又把重病缠身的弟弟朱祁钰,囚禁了起来。
朱祁镇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两度做皇帝,先一度沦为俘虏,后来又沦为阶下囚。可朱祁镇两次做皇帝,都十分平庸,没有做出任何出色业绩。还把功臣于谦等诛杀了,不失昏庸的色彩。
偏偏这样一个昏庸的皇帝,在他死时,却下诏废止了宫妃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是一个惨无人道的制度,它要求皇帝让喜欢的妃子跟随自己一起下葬。
这一制度从朱元璋开始,历经了中间几代皇帝,到明英宗这里终止,以后的明朝就没再实行这一惨刑。
后人说起朱祁镇,他一生值得称颂的,也就是临死时下诏废殉葬。一生昏庸的人,却做了一件有益世道人心的好事,也因此被人们记住与尊敬。
因此,一个人的价值,关键在于他的贡献,能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