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修心得书法练习
古镜未磨已磨各如何?

古镜未磨已磨各如何?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11:09 被阅读0次

            晓舜禅师和刘公居士、洞山禅师之间曾经发生的故事,很有趣,值得好好把玩。

            云居晓舜禅师,瑞州人也。少年粗猛,忽悟浮幻,投师出家,乃修细行。参洞山。(晓舜禅师出家后以洞山禅师为师参禅。)

            一日入武昌行乞,首谒刘公居士家。士高行,为时所敬,意所与夺,莫不从之。师时年少不知其饱参,颇易之。(一天到武昌行乞,去颇负盛名的刘公居士家拜访,晓舜禅师年轻不知道刘公居士参禅有多么透彻,有点小瞧他。)

            士曰:“老汉有一问,若相契即开疏,如不契即请还山。”(刘公居士说,老汉我有一问,若能相契我便供养,如果不能契合,请回你的寺院。)

            遂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黑似漆。”(刘公居士问:人未悟时,本来面目什么样?晓舜师答,一片漆黑。)

            士曰:“磨后如何?”师曰:“照天照地。”(刘公居士接着问,那悟了以后呢?晓舜师答,能照天照地。)

            士长揖曰:“且请上人还山。”拂袖入宅。(刘公居士行个礼说,请你回山去吧。)

            师懡,即还洞山。(  晓舜师很羞愧,就回到师父洞山那里去了。)

            山问其故,师具言其事。山曰:“你问我,我与你道。”( 洞山问清事情原委后说,你用他的问题问我,我来回答你。)

            师理前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山曰:“此去汉阳不远。”( 晓舜禅师问,古镜未磨时如何?洞山答:这里离汉阳不远。)

            师进后语:“磨后如何”?山曰:“黄鹤楼前鹦鹉洲。”(晓舜师又问,古镜磨后如何?洞山答:黄鹤楼前就是鹦鹉洲。)

            师于言下大悟,机锋不可触。(晓舜师听后大悟,从此机锋锐不可当。)

    简析

            晓舜禅师言下悟了什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厉害。

            从他对刘公的回答可以看出,那时他的见地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他知道刘公问的是他的参禅见地,即把古镜比做人们的本心,未磨之时比喻未悟,已磨则表示已悟。

            理论上讲,本心寂然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遍一切处,不管是已悟,还是未悟,此心无二无别。刘公把本心(古镜)分未悟时的本心和已悟时的本心来问,显然是在设套,晓舜禅师果然上当了。

            这也怨不得别人,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是情识分别,而作为本心及其作用的见性,不是明,不是暗,晓舜禅师的回答,不管说未悟还是已悟时的情景,都落在了一边,与本心不得契合。

            刘公问心,晓舜禅师却还是着在了古镜的相上,着在了能照所照的知见上。

            其实本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而,明白本心的人,却总能用他们的方式和语言呈现出来。

            “古镜未磨时如何”?“此去汉阳不远。”此地与汉阳有什么区别?未磨的古镜与磨后的古镜不是一面镜吗?未悟与已悟时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一回事。果然此地即彼地,两地是一体;迷心即悟心,本来无同异。

            “磨后如何”?“黄鹤楼前鹦鹉洲。”磨后的古镜并没有变成另外一面镜子,悟后的本心并没有增减一点什么,它本来无知,却无所不知,它本无照意,却一切明了;它无形无相,而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无不于此全然展现,所谓心外无物,物外无心。

            洞山禅师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却是句句不离本心。晓舜禅师在参禅路上有幸得此二人点拨,福分不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镜未磨已磨各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sn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