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妈妈总会在睡前给我讲童话故事。那是我对于故事认知的萌芽。
对于幼小的我来说,这些童话故事刚听起来,相当的引人入胜。但是听多了,我却发现故事讲述的,无非就是正义消灭邪恶,好人战胜或感化坏人的戏码,几乎千篇一律。
于是乎,有一天,我问妈妈:“有没有坏人最后赢的故事呢?”
当时妈妈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你想要听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自己想啊。”
对啊,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在妈妈讲的故事结束后,我并没有随之进入梦乡而是幻想着故事的另外一种结局。
不过那时候年纪还小,我对于故事的创作仅限于睡前的遐想,而且大多数情节在第二天早上就忘得一干二净。
真正让我踏入构思故事大门的是一堂小学语文课。当时老师在讲台前阅读着课文《少年英雄赖宁》,我在课桌前突发奇想。想着如果故事的结局是赖宁既扑灭了大火,又活了下来,那该多好啊。
于是,整整一堂课,我都在开小差,在脑中构思着我心中的完美故事。并且这一次我动了笔。晚上的作业中,在老师要求的命题作文后面,我增写了白天构思的故事。
然而我想象中老师的夸赞和鼓励却并没有随之而来,甚至在作业本上,老师连一点批注都没有留下。
当时的我心灰意冷,瞬间放弃了改编其他语文课文的想法。
就这样到了中学时代。那时的我迷上了网络小说。小说中宏大的世界观、跌宕起伏的情节与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勾引起了我创作的欲望。
每次读小说到尽兴处,我便开始在心中描绘一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后来这种创作的形式被我放弃了,因为我想写一本作者名字是我自己的小说!为此我还特地模仿了几个当红的作家取了一个现在念出来很羞耻的笔名。
这次的创作同样以失败收场。原因是我把写好的小说开头给了一个同样爱好网络小说的死党看后,被他评论:看了你写的小说,我决定去听语文老师上课。
再后面,就到了大学时光。说实话,大学的空闲时光比中学可就多多了。当时美剧《权力的游戏》很火,我一个礼拜从第一季看到了当年最新的一季,却仍旧意犹未尽。
当时权游还远远没有完结,我又琢磨着能不能顺着剧情思路,续写权游接下来的故事。
说干就干。在努力了半个月,码下了几万个字后,我便兴致勃勃地拿去给同样痴迷于这部美剧的室友欣赏。
“你不知道权游是小说改编的么?后面的剧情乔治马丁,就是权游的作者,有写的啊。”室友看完了我的大作,不屑地说道。
被震惊到的我赶紧在淘宝上买下了《冰与火之歌》的全套实体书。
接下来的就不是震惊,而是震撼了。在读完这套书后,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天才。如果说中学阅读的那些网络小说,我还抱有一丝丝可以与之比肩的想法,那么这本宏大的巨作,我估摸着我一生创作的故事都难以望其项背。
原来任何行业都是有天赋的,写作也不例外。这本书里对上百个人物的细致刻画,让人拍案叫绝的剧情走向,各种伏笔的暗藏都让人感叹于作者笔力的浑厚,天赋的异禀。
相对于这样的天才,我这个平凡人几乎没有天赋可言。
从那之后,受到打击的我便放弃了写作,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庸人根本不会有人会去欣赏我创作的故事。
直到走到了工作岗位,偶然一天,我通过微信看到了一个朋友在简书上写的故事。故事很普通,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刻画也很随意,但底下有着很多人的评论,里面不乏鼓励和赞赏的话语。
那不就是我在小学时一直期待着的老师评语么。我瞬间鼻子一酸,感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打动了。
虽然我已经意识到了我确实不是什么写作的天才,但是我就是热爱写作啊,从小时候听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起,这件事就一直没有改变。
于是乎,我也来到了简书。
现在的我,因为不是天才,所以只为热爱而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