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我的前半生最后一集之后,心里感慨万千。难受的是,这样一部好剧,终究要面临结束的时刻。剧中的人物关系最终尘埃落定,每个人都得到了它所该得到的结局。不希望让这样的感受又随着剧集的结束随之淡化,就随笔写一点自己的临时感受,这甚至没有当时看剧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深刻,但不吐不快,权当观后感。
《我的前半生》剧照1.
陈俊生——唯唯诺诺,责任心强,谨小慎微。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维系家庭,但是由于罗子君前妻,全职太太,什么都不懂给他增添了很多,烦恼,倒追他,转向办公室的玲玲。
罗子君——一个从不懂事儿,爱花钱,不体谅人的全职太太,到经历离婚变故,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自主思想的职业女性。
凌玲——心机婊(抱歉我对破坏人家庭的小三不可能用什么好词),装可怜扮柔弱的同时用高效的工作水准和贴心的服务来赢得陈俊生的心,婚后私心很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为自己谋私利。但最后觉得她结局不够惨,给人的警示作用不大。
贺涵——极度理性,有着极为缜密的高级思维模式,同时伴有有严重的情感洁癖,在遇到罗子君后逐渐给自己注入更多感性因素。
唐晶—— 自尊心极强,不服输的心理导致无论在工作还是情感上都高处不胜寒,所以自然产生两个极端——工作中唯我独尊,无人匹敌;情感上过于高傲的表象呈现出自卑的一面,却又不肯积极沟通。
图片来自网络这部戏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十分地鲜明,没有太多的拖泥带水。虽然部分情节、桥段,甚至剧中人物的个别举动多少显得有些刻意,似乎为了强行突出制造矛盾而产生,但是瑕不掩瑜,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
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上海度过,我的前半生也算是“颠沛流离”,全国各地都待过,所以各地的人物形象也都有一些了解。就像剧中罗子君的妈妈薛甄珠,一开始我还觉得是不是太夸张了,包括她妹妹罗子群,后来仔细想想,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我也见过类似的人,艺术作品更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还要高于生活,这样才能尽快凸显人物性格,尽快抓住观众们的心。
昨晚看完最后一集后,上网随便翻了翻这些演员的微博,看到一篇采访马伊琍的文章,她谈到了她在演这部戏、创造罗子君这个人物的一些细节。她说在罗子君遭遇情感变故之前,她是故意要拿着那股“劲儿”、故意提着点去显现这种“作”的,虽然马伊琍自己后来觉得会不会有点过了,但是朋友们却说,如果不“过”一些,“罗子君”也不会那么快深入人心。
包括跟凌玲在平儿小学门口第一次摊牌的那场戏,她俩之前也是没有对过,马伊琍也是迅速调整状态,利用这种没有任何准备的心理,进一步诠释和自然表现罗子君前期面对离婚变故的惶恐不安和柔弱的状态。
正是每一个演员具备的职业素养,造就了这部戏产生的这么多化学效应和影响力。凌玲的扮演者吴越也提到,他们在正式开拍之前,去了剧中比安提现实中的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实习体验生活。
2.
剧中给我最大感慨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贺涵最后在罗子君家门口,两个人互相表露心迹的情景。看到罗子君说出了埋藏心里许久的那句“我爱你,但我不能跟你在一起”,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第二个地方是罗子君临时从机场返回上海决定帮唐晶翻案,约陈俊生见面的对话。当陈俊生不理解她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要帮唐晶时,她反问陈俊生:“当我遇到困难需要你帮忙时,你会全力以赴的帮助我吗?”“会啊”“那你会指望我感激你,记得你的好吗?”陈俊生低下了头,“那当然不会了”。这几句简单的对白,又是揭示了多少分手情侣、离散夫妻之间的微妙关系?相信只有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们,才能体会到那种无以言表的酸楚,就像陈俊生自觉低头,无可奈何的心境。
有的人说这部剧三观不正,我觉得单凭上面我提到的两点,就可以证明这部戏不仅三观很正,而且有相当程度上的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对了,还有就是老卓最后为了满足洛洛的小女孩心愿,在打定主意离开酱子店之前,单独开着他之前不让任何人坐的单跨摩托车,在夜色中载着洛洛去兜风,满足了洛洛的心愿,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你是我朋友的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部好剧能让你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看到如此发展,未来会是怎样的情景。而无营养无意义的雷剧,则只能让你感受到短暂的快感,想要体悟人生,它们决然是做不到的。《我的前半生》相信能给很多人以启示,了解了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着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痛苦,有着看起来很难过去的沟壑,但只要心中有那个不愿自甘堕落的信念,有着执着向前的勇气,再烂即使如白光之流,也能让自己脱胎换骨,树立一个全新的自己。
不惧怕烦恼来袭,不畏惧生活艰难,是为人生信条。心中光明不灭,心态积极向前,扭亏为盈,转危为安也不会遥远。
过去的就让它随风飘散,过不去的,埋藏心中偶尔怀念,仅此而已,莫多执着。
人生漫漫,却也转瞬即逝,常挂美好于心,此生也无所憾。
是为结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