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念处
从佛教角度解读各种信仰

从佛教角度解读各种信仰

作者: AggaCitta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1:49 被阅读0次

      有些朋友对于信仰的概念比较模糊,我想帮助大家梳理一下,简单的从佛教角度来解读现存的各种信仰。

     1.原始崇拜

      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是最原始的信仰形势。

      2.创世神的信仰

      认为世界由神创造,神将永远存在,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神所创造并掌控。

      佛教认为持守五戒可以投生为天人,寿命极长,福报很大,但是依然会轮回生死。一切生命都是“因缘所生”,而非由一个全能的造物主所生,神创论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创世神的信仰不能真实的认识生命的真相,转生为天人虽然烦恼很微弱,但是无法根除烦恼。

      3.对于探索规律的信仰

      这个信仰群体一般不认为有创世的神存在,他们探索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因果规律,用来寻找理想的生活方式。包含以下几个分支:

      (1)周易、测字、堪舆等,用数理来解读推理事物,寻找可以趋吉避凶的生活方法。

      (2)气功、道教的符咒等,以能量的吸收、转移方式,获得特异功能来实现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

      (3)科学研究、发明创造。

      (4)哲学、各种理学。

      探索规律的信仰,可以避开、免除一部分烦恼,但是依然不能真实的认识生命的真相,无法根除烦恼。

      4.奢摩他(定学)范畴内的信仰

      包含各类以纯修定为目标的信仰,定学的界定范围是业处(取向目标)是一个概念,而不是真实发生的现象的都属于定学的范畴。所以说除了各类宗教的四禅八定之外,佛教的空观、假观、中观、白骨观、不净观、佛随念、死随念等修行方式,都有一个目标概念存在,也属于定学范畴。定学范畴包含的很广泛,比如有的人遇到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体悟到一些特别感受,认为这很特别,其实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以引导人进入某种程度的定,在定中又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感受。

      在深度入定的情况下,烦恼是处于潜伏状态,产生不了作用的,但是出定之后烦恼依然会产生。奢摩他(定学)也是无法真实的认识生命的真相,虽然可以将人的烦恼压制,但是无法根除烦恼。

      5.真我本体的信仰

      真我本体的说法有很多种,包括:梵、道、真我、本体、大我、宇宙本体、万法本体、天人合一等,主要观点都很相似,佛教称这种见解为“离蕴我”。

      如婆罗门教认为梵是世界的根源,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世间一切万物都是梵的显现。从究竟来说,梵是终极的我、本体我,而轮回的灵魂是小我。

      印度教的吠檀多派详细的表述了这种理论:现实世界皆为幻相,而非真实,唯有个人之我和宇宙之究竟我才是同一不二的真实存在。究竟我又称为梵,它是世界的本源。梵是真实而唯一的,但由于各人智慧不同,所体现之梵亦有上梵、下梵之分。上梵为一绝对实存之本体,其特性为无德、无形、无差别、无属性,很难用任何语言来描述它,因为它是非常微妙、至高的存在。正因为有了梵,所以才有世间万法的显现。下梵,其特性是有德、有意志、人格性,此时有无数的有情存在。每个众生都有一个我,这个我称为下梵,或者称为个我、命我。由于无明,众生脱离了梵,不断地轮回。若能除去无明,就能知见上梵,这种智慧称为上智;若有无明,只能见到下梵。上智为真谛门,下智下梵为俗谛门。从真谛门的角度,并无众生、世间的存在,一切皆是虚妄幻有;从俗谛门的角度,还有众生,还有轮回,世界是实有的。从胜义谛上来说,大我跟小我、上梵跟下梵是“不二”的。“不二”是吠檀多派的终极思想。从真谛门来说,上梵常住、真实、清净、光明,不假修行,本来具足,这是真实的解脱,即无身解脱。但是从俗谛门来说,要证得大我,就要经过修行,包括祭祀、读诵吠陀经典、苦行、禁欲、克制等等,通过这些修行,最终能够回归本体。“不二”理论,在吠檀多经典中,用瓶子里的虚空比喻小我,用瓶子外面的大虚空比喻大我。瓶子里的虚空来自大虚空,为大空的属性,瓶子里的虚空与瓶子外面的虚空本质全同,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为什么还有瓶子的局限呢?因为众生还有无明,所以瓶子里的空间不能够与瓶子外面的虚空融合在一起,小我不能归于大我。但是在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

      真我本体的信仰,已经关注到世间的本源、宇宙的本体,但是仍旧是一种高级的错误认知,无法真实的认识生命的真相,虽然可以让人提升对烦恼的忍受能力,但是无法根除烦恼。

      6.佛教的智慧(毗婆舍那)

      佛教的修行方法为戒定慧三学:

      持戒可以断除粗糙的烦恼(“身、口”烦恼)

      修定可以断除中等的烦恼(“意”的烦恼)

      慧学(毗婆舍那)可以断除微细烦恼(随眠烦恼)

      毗婆舍那(内观)的修行方法,主要依据《大念处经》,核心八个字:如实观照,当下生起。如实观察、如实了知,当下生起的最明显的身心现象。

       ①已经消失的身心现象(过去的),只能通过思维、回忆去观察,是不能如实观察到真实法的。

       ②没有生起的身心现象(未来的),只能通过思维、推测去观察,是不能如实观察到真实法的。

      ③所以必须观察当下生起的身心现象。

      通过持续的练习毗婆舍那,我们对身心现象的观察力会变得很敏锐,从而真正洞悉事物的实相,体证解脱一切烦恼的涅槃。引用《大念处经》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是唯一的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盘,这条道路就是四念处(毗婆舍那)。

    作者:Aggacitta

    邮箱:aggacitta@foxmail.com

    原创声明:本文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并完整附上本声明。

    推荐关注:马哈希内观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马哈希内观公众号阅读指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佛教角度解读各种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x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