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92/d03e15d1d7408472.jpg)
从去年开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就在不断地升温,东亚三国贸易圈建设的推进,以及疫情期间两国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说让两国之间的关系来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山川异域,风月通天”更是在中国国民中刷足了好感。这也让我对日本的历史燃起了兴趣,对于我们这个搬不走的邻居,以后免不了还要打许多交道,只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更好的应对我们这个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邻居。
近代日本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之后,在那之后日本开始了全面西化的过程。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许多本土特有的文化。这也造成了日本许多非常矛盾的特征:热衷于新事物却又非常保守,重礼仪却又非常好战。
不过我们先从日本古代的战国时代开始讲起吧,这也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一个事情。
01
正式讲日本的战国时代之前,需要介绍一下日本的一些基本情况,尤其是日本古代的文化。日本之所以会出现战国时代,与其古代文化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我国古代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各类地形气候兼具不同,日本是一个岛国,南北跨度大,东西狭长,山地地形达到了全国面积的70%,河流大多湍急难以形成大型的冲积平原用来种植农作物。同时由于山脉隔绝了不同的聚居地,而同一片区域内气候大都单一,只能种植一种或几种作物,许多生活必需品无法达到自给自足,只能通过与其他部落进行贸易获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92/06cb0700de71b8e5.jpg)
另一方面,日本虽然整体纬度较高,但来自赤道的暖流正好流经日本近海,为日本带来大量的能量,因此每年的夏季就是日本暴雨与台风多发的季节,经常爆发季节性洪水;同时,日本还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与火山灾害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更是加重了人民的生活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92/6634b4b3c7b2cb93.jpg)
与中国古代的稳定安逸相比,日本的生活环境简直可以用“炼狱难度”来形容。面对大量需要养活的人口和匮乏的自然资源,侵占与掠夺其他部落的资源自然就成了最行之有效的获取资源的方法,再加上长时间贸易带来的贸易纠纷,彼此之间可能早就恨得牙痒痒了,所以古代日本各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如果说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的战争是为了一统天下、确立正统的话,那么古代日本各国之间的战争就是为了互相争夺生存资源。
等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不断的土地兼并现象使庶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大批需要养活的的武士也让封建领主们越来越头疼,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攻伐其他部落好处:只要我和隔壁的那个傻瓜大名打起来,这些武士就不会天天嚷嚷着找我要吃的啊。
可以转移自己领地内的矛盾,给自己减轻负担,这下更挡不住各封建领主之间发动战争的热情了。
那日本的天皇呢?天皇就不能管管这些人吗?
哦,差点忘了天皇没有实权了。那为什么天皇,堂堂一个皇会没有什么实权呢?
这就要说说日本的政治体制了。
02
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最想要的当然就是维持自身统治的稳定。全国每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的,指不定哪一天就以下犯上把自己给打了,这是统治阶级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古代的日本形成了极为严苛的等级制度,在“神武天皇开国”的传说之后,天皇被赋予了浓烈的神话和宗教主义色彩,成为了“万事不可动摇的信仰”。
在天皇之下,是负责管理各方大名的大将军。再往下一级是各地方的大名,相当于我国古代的诸侯,他们负责管理各自辖区的人口、生产、军事、经济。而我们所熟知的武士,其实是效命于大名,帮助大名维持地区稳定的武装人员,位于贵族阶级的最后一级。
贵族阶级以下,就是从事农、工、商的庶民阶级,他们负责了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人口土地由中央管辖不同,这些庶民由当地的大名进行管理。(可以参考我国的东周时期)
各个阶级采用严格的血缘世袭制,而且各个阶级之间没有任何上升或流动的通道。武士阶级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佩戴武器,在觉得受到庶民冒犯的时候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斩杀而不用负责,但是自身又不允许从事任何生产或商业活动,一切生活来源全部来自于大名发放的俸禄,这也就保证了武士对所效命大名的忠诚。(所以当一个大名手下武士数量较多时,大名就要增加对庶民的赋税来养这些武士,庶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增加。当大名实在养不起这些武士的时候就发动战争,一方面可以抢夺其他大名的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自己管辖的人专注于打仗从而转移矛盾。)
同时由于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代的日本也形成了类似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观念,但是这一观念在日本被发挥到了极致。我国古代还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而在古代日本眼里,以下犯上、大逆不道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幕府时代”日本天皇在没有任何实权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被取代的原因。
以上这些措施在保证阶级稳定和天皇地位这些方面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对日本的皇权带来了巨大的反噬。
由于贵族的爵位和官职通过严格的世袭而定,天皇也就没有了罢免官员的权力,自然就没有控制地方大名的能力。除非受到天皇的武力施压,地方的大名甚至不会遵守中央的政令,也不会向天皇纳税进贡,中央派到地方的官员也没有什么作用,反正自己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自己想听就听不听拉倒!当天皇自身的军事实力不如这些大名时,这些诸侯就更加肆无忌惮。
相反,在朝中负责管理所有大名的将军一职,往往是所有大名中势力最强的那一个,这就有些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盟主一样。由于自身实力强于其他大名,将军反而能控制住全国各地的大名,进而掌握实权,并且通过不断地架空天皇,将全国的大权揽于一身。
日本著名的“幕府将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而天皇则在不断地权力架空中,成为了国家吉祥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92/6ce66cfee369cd72.jpg)
03
南宋之前,少林寺作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统领武林,即使是天下第一大帮丐帮也对其礼敬有加。
“靖康之乱”之后,少林寺决定封闭少室山,远离世俗纷争。武林随即进入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并立的格局。
虽然可能不太恰当,但也大致可以反映日本当时将军与大名之间的关系。当“武林盟主”幕府将军势力强大时就可维持全国的相对稳定,而当将军家族逐渐势微,其他地方的大名便开始蠢蠢欲动。
14世纪,第一任”幕府将军“源氏家族逐渐没落。公元1333年,在经历了两次”倒幕运动“失败后,后醍醐天皇联合当时所有的倒幕派终于打败了源氏家族,重新确立了皇权统治,镰仓幕府灭亡。(陛下何故造反啊!)
天皇原以为自己可以就此重振皇权,没想到废了那么大功夫,结果只是得到了一张体验卡
在镰仓幕府灭亡仅仅两年后,当初征伐镰仓幕府的先锋,足利家族的首领足利尊氏突然倒戈,理由是天皇出台的一系列新政削弱了大名的利益(和中国古代皇帝削藩时,地方诸侯反叛用的是同一种理由)。
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成为新一任征夷大将军,日本的第二个幕府“室町幕府”建立。天皇还没尝到手握大权是什么滋味,体验卡就到期了。
随后天皇逃到南方建立吉野政权,与足利家族分庭抗礼。可是由于武士力量不足,天皇势力在战争中逐渐落败,最终被足利家族的三代目将军足利义满“迎回”东京都的皇宫。
不过,由于相同的原因,在足利义满、足利义持之后,足利家族开始走向没落,逐渐失去了对全国各大名的控制权。足利家族内部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继承人问题。到了八代目将军足利义政时期的1467年,幕府将军手下几个重要的权臣因为将军继承权的问题彼此反目成仇,互相征战,并由此爆发了“应仁之乱”。
此次战乱之后,足利家族彻底丧失了对地方大名的控制;各大名之间多年积压的矛盾也在这一点爆发,彼此之间互相攻伐。
随后,就日本这么大点地方分裂成了六十多个国家,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惊了吗?我是惊了,当时北海道岛被虾夷人占据,剩下三岛总面积不足30万平方千米。
不过虽然这些国家之间打得非常热闹,有一点仍然是没有变的:天皇作为万世不朽的景仰,神圣不可侵犯,安安稳稳地住在皇宫里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92/098c6613486957b9.jpg)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三杰的故事了。
关于织田信长如何崛起,“天下布武”统一之势的形成,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又是如何统一日本的故事,就下一期再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