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随园诗话开篇第一卷,讲了几个故事很有意思。大致是说即使英雄人物,在其还没有扬名立万的时候,说话做事看上去都是胸无大志的样子。但是建功立业以后,说话做事的风格和派头就完全不同。
小岳岳、大衣哥成名以前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今天虽然依旧淳朴,但是见了世面以后,台风与谈吐也不可同日而语。
袁枚说,其实作诗也是如此........
一、英雄未遇时 都无大志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尤奇而目之。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韩大怒,以为侮己,奋拳殴之。都是一般见解。《随园诗话·卷一》
袁枚说古代的英雄没有发展以前,看上去都象没有出息的样子。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是邓禹,他年轻时在长安学习, 觉得作个“文学”就可以了(汉代有“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刘秀的另一个部下马武理想是做一名小小的督邮。晋文公当年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肯离开齐国,被手下连哄带骗绑架走,才实现了复国大业。
刘秀本人当年也没啥出息,他和李通因欠租去严尤那里打官司,因为被严尤多看了几眼而自得。宋朝的抗金大将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年轻时把算命先生好一顿暴揍,原因是算命的说他将来要封王,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韩世忠认为有意讽刺他。
二、 看来四十犹如此 斜阳满树武乡祠 逆袭的诗人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随园诗话·卷一》
鄂西林相公是指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的大臣鄂尔泰,鄂尔泰(1677年-1745年),字毅庵。他是西林觉罗氏,著有《西林遗稿》,所以被袁枚称之为鄂西林相公。鄂尔泰作郎中时诗里有这么几句:
《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随园诗话·卷一》
鄂尔泰二十岁中举,但是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沉于下僚,在诗中可以看出其郁郁不乐的失落感。他自己万万想不到会有出将入相的一天。
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正继承皇位,此时的鄂尔泰已经45岁了。从雍正三年(1725年)开始,鄂尔泰青云直上,先后担任广西巡抚、云贵总督, 雍正帝驾崩后,鄂尔泰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位极人臣。1745年病逝时竟然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
在鄂尔泰“为七省经略”时,曾经作诗《在金中丞席上》:“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已经气度不同,敢于说大家都是受到恩惠的人,但是有几个配得上济世之才呢?在七言绝句《登甲秀楼》中,更是把自己比作诸葛亮了:
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随园诗话·卷一》
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据说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起义,收聚兵器铸铁柱立于甲秀楼前。济火是彝族的传奇人物,据说协助诸葛亮平孟获有功,鄂尔泰用“招济火”的典故,并用“武乡祠”这一意象,明显把自己当作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了。
这时候离“看来四十犹如此”仅仅过了几年而已。袁枚评价其“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讽刺他有点小人得志、穷人乍富的意思。
三、张桐城相公诗皆一格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最清妙者:“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寄托遥深。《随园诗话·卷一》
张桐城相公是指张廷玉或者他的父亲张英(1637-1708年),张英字敦复,又字梦敦,活了72岁,张廷玉活了84岁张家是安徽省桐城人 。据记载张廷玉与鄂尔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鄂尔泰有过失,张廷玉必微语讥讽,使鄂尔泰无地自容。袁枚此处应该是拿这两个人对比,因此张桐城相公是指张廷玉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能查到文章中的几首诗,就不用猜来猜去了。
袁枚夸奖张廷玉,从翰林做到首相(父子两个都做过翰林和首相),诗风保持一个格调,宠辱不惊,不受政治地位高低的影响。袁枚认为其诗中最清妙的有:
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随园诗话·卷一》
袁枚举例的另外两首是应制诗,《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七十岁了,还有幸随侍皇帝出行是一种光荣。
《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风再多,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一根宝绳管理。在皇帝身边写诗,当然少不了奉承,皇权就是那根宝绳,风筝就是建功立业的臣子。因此袁枚说此诗寄托遥深。
结束语
袁枚随园诗话开篇说了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不同地位时的行为和认识。袁枚作为一个诗人,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于有张廷玉的”诗皆一格“的褒扬,对于鄂尔泰”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用了”居然以武侯自命“来表现。
康乾之时的汉人与满人常有矛盾,以致明争暗斗、互不尊服,袁枚似有春秋笔法之嫌。不过他对于刘秀、韩世忠、晋文公等人也没有留面子。
张廷玉的父亲据说还写过这么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是不是很熟悉? 有父如此,其诗风可见来处。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