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业集合
读《舆论》有感

读《舆论》有感

作者: 陶之瑶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4:12 被阅读0次

    初读《舆论》,觉得有些生涩难懂。开篇先用了大量西方历史、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例证阐述,然后提出“人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产生感觉的唯一途径,就是借助自己头脑中为该事物勾勒的影像。”进而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    我不禁感到奇怪,拟态环境是人自己的想象,它足够真实吗?李普曼接着写到“虚构不等于谎言。”真实的环境过于庞大和复杂,且总是转瞬即逝,令人难以对其深刻理解。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很难在如此微妙多元的环境中应付自如,于是需要虚构。    未曾经历过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头脑为它勾勒影像。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我们总是先定义后理解。而这个定义,就是刻板印象的存在。刻板印象就像个人的传统,传统很难被改变,且有精华也有糟粕。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刻板印象是一种防卫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借助习惯、偏好、能力、心理舒适度、内心期待等因素实现对于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的充分的适应。”我们总是选择性地接受我们愿意接受的事物,而难以接受其他事实,但是这难以接受的部分可能才是真相。

    回想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刻板印象而与真实相悖。看见抽烟喝酒的人,就觉得他一定不务正业;看见浓妆艳抹的人,就觉得她肤浅庸俗。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时,自己的刻板印象就是判断这个人的标准。现在想来,真是迂腐的思想。如果我们都能放下成见,追求客观公正,世界就会更加和平吧。

    在当今网络发达、信息传达迅速的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人人都可以制造舆论。网络暴力就是这个环境下衍生的恶果。网民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用言语辱骂他人,用技术人肉他人。直到那个被网络暴力的人,活不下去了,选择自杀......韩国女星雪莉的自杀,曾引起了热议,当时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逝者已矣,最悲哀的莫过于“当你走了,世界突然爱你”。雪崩的时候,每一朵雪花都说自己是无辜的。

    舆论是极具倾向性,同时也会具有毁灭性。身为媒体人的我们,保持理性公正和尊重客观事实尤为重要。不要进行任何妄断,只报道事实,否则,愤怒会波及到无辜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和素养。现在很多媒体都是“标题党”,变着花样吸引公众的眼球。但很多时候当我点开文章内容,才发现撰写者夸大了事实甚至标题与内容毫不相干。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每天都被迫接受着垃圾讯息和兴趣推送。这些杂乱复杂的信息就像一张网,于悄无声息间禁锢着我们的思想,试图将我们变得麻木。不只是媒体人,公众也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自觉。

    人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刺激因素——象征符号转移进而形成公意的。就像罗伯特·皮尔所说:“所谓舆论,就是汇集了愚蠢、软弱、偏见、错误的感受、准确的感受、固执的观点和报纸文章的大杂烩。”“领袖”可以通过象征符号对大众进行宣传和劝服,以此操控真相和制造共识。故而,身为公众的我们亦要辩证对待舆论和公共事务。我们享有公民的权利,也担负着一定责任,我们不应该沦为舆论的奴仆,更不应该成为谣言的制造者。在没有看清事实真相之前,我们不应该妄加揣测,不求验证就开始指指点点。

    有时候,当我看到那些负面新闻,看到这个世界上被阴影笼罩的角落,也会不由生出悲观消极的慨叹。有时候,也会像一个愤青一样指责身边的不公平和偏见。但是,好像大部分人都学会了沉默、避重就轻,都深谙社会人情世故和处世规则。当我看到那些社会新闻被娱乐消息淹没,在某部分人的利益操纵下,事实也会被隐藏,真相也会迟到。但真相不会因为被掩盖而消失,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真相一定会大白于世。不论是美丽还是丑恶,都要睁开眼睛看清事实,这才是媒体。

    “这个世界上有腐败也有清廉,有混沌也有奇迹,有弥天大谎也有不惜一切去戳穿谎言的人。”

    “你完全可以对子虚乌有之事感到绝望,但是你绝不能对未来的愿景感到绝望,因为这种愿景存在于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美德中。”

    合上《舆论》,我再次沉下心来思考。说实话,我不太懂政治,更不了解西方政治。我从中吸收的是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益的那部分。对于自己,对于世界,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也明白了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舆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yq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