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586/cefe1a1779e6a4b6.jpg)
-1-
“放假带着女朋友来奶奶家玩吧,我们装了WiFi。”
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外公在小学的时候去世了,爷爷在高中的时候走的,外婆也在今年年初离开了我们。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我们家只剩下了奶奶这一宝。
奶奶今年75了,却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一年连感冒都没有几次。最小的堂妹高中毕业后,她却怎么不愿意跟着我们到大城市生活,只愿意一个人孤孤单单呆在老家,守着一幢空房子,种着一块巴掌大的地。
有一次,奶奶给我打电话,一时正忙着,就给掐断了,那之后除了每年生日我再没接到奶奶主动打来的电话。她讪讪地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你打电话,就怕打搅你工作。”
父亲和叔父隔天轮流就往家里打电话,就怕她一个人在家,不放心。
今年,借父亲生日的由头,我接奶奶到城里为父亲庆生。家乡通了火车,她活到七十古来稀,终于第一次坐上了火车。
我背着大包小包的米、鸡蛋、红薯、花生,奶奶提着一袋子她自己种的菜,小心翼翼地,就怕弄丢了,休息的时候也不敢离手。
我笑她:“奶奶,你放心吧,谁要你那点菜,现在城里大超市什么菜都有,还有好多从国外进口的。”
奶奶一把护住自己的菜:“这是我自己种的,一点农药都没打!你们城里的菜都打了农药!”
过安检的时候,人潮拥挤,我把大包小包的东西一放,手脚麻溜地就挤了过去,扭头一看,奶奶不见了。我踮着脚,又蹦又跳,大声呼喊:“奶奶!奶奶!……”
“这里!”只见一米四左右的奶奶,紧紧地抱着装蔬菜的蛇皮袋,裹挟在人群中,东推西搡,显得格外瘦小无助。
我鼻子一酸,赶紧把安检带上的东西拿下来放好,跑过去接她。她着急地说:“哎,东西!东西别丢了!”
我用手臂圈着她,一点一点往前走:“放心吧,丢不了,我看着呢。”她依然不放心,时不时伸长了脖子去看看那点在我看来值不了几个钱的几包农特产。
-2-
好容易上了火车,没一会儿,奶奶小声地说:“我想要上厕所……”
我正累得肩酸背痛,随手一指:“去吧,火车车厢两头都有厕所。”
火车一摇一晃的,奶奶小心地扶着座椅走了过去。没一会儿功夫就回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奶奶又小心地说:“我想上厕所……”
我诧异极了:“奶奶,你不是刚刚才去过吗,直接去就行了。”
她犹豫了一会儿,怯怯地说:“那个门我开不来,没上成。”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带着她又回到了厕所,原来这个门不是我们常见的把手形状,只需要顺着一个方向拨一下门就开了。因为担心她不会从里面开门,我只好守在门口,把门虚掩着。
过了很久奶奶一直没出来,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有人甚至不耐烦地叫嚷起来。我既担心又尴尬,冲着里面喊:“奶奶,你好了没有?好了就赶紧出来!”
旁边一个老大妈提醒我:“小姑娘,你还是进去看看,别出什么事了。”
我轻轻地将门推开一条缝,只见奶奶在逼仄狭小的厕所里,摇摇晃晃地用一只手解着腰带,另一只手扣着洗手池的边缘,稍一松开,人就站不稳。
我心里内疚极了,连忙挤了进去,一边扭过头帮她如厕,一边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帖子说:老人在外最担心的就是如厕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泌尿系统退化,总是憋不住尿;另一方面,很多的公共设施并不适合老人使用,很多老人也不会使用,却又抹不开面子让小辈帮忙。而穿成人尿不湿在他们看来又是莫大的羞辱,认为那是大小便失禁的人才穿的。
解决了如厕问题,我们俩之间的气氛一直很尴尬,总想找点什么话题跟对方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好在火车车程并不长,一个小时多一点,很快就到了。出站后,我们需要通过一段自动扶梯,去坐地铁回家。
这次我学乖了,让奶奶先走。只见她好几次试探着把脚伸出去,又缩了回来,又不敢去扶旁边一直滑动的把手。我赶紧把东西腾到一只手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一边示范一边说:“奶奶,别怕,我拉着你,我们只要一只脚踩实了,另一脚跟上就好。”
这之后,我一直不敢松开她的手,紧紧地牵着她,就像小时候她紧紧地牵着我,走过一道道田埂和山坡。奶奶的手,温暖而干燥,有厚厚的老茧,和一道道口子,硌着我的手,割着我的心。
-3-
没想到,我一再小心了,到地铁上又出了新的状况。
正巧碰上周末,出行的人比较多,车厢里挤得满满当当的。我早已习惯了自己沙丁鱼的身份,一手拉着拉环,一手漫不经心地刷着朋友圈。
突然,我听到奶奶叫着我的小名,抬头,她不停地抚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我心慌……”
我们赶紧在最近的一站下车,她的症状很快缓解了,吓得我一身冷汗。看来地铁是不能坐了,只能打车。
我们站在路口,等着在滴滴上约好的出租车过来。旁边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老夫妇不停地在招手,却没有一辆出租车停下来,明明过去的是一辆又一辆的空车。
奶奶也学着他们招手,我奇怪地笑了:“奶奶,你干嘛啊?”
“他们招了半天手也没打到车,我们也赶紧招手。”
“别担心,我早就在手机上把出租车叫好了,”我把手机上的打车软件指给她看,“喏,你看,车子正往我们这边开过来呢,还有两分钟就到了。”她这才放下心来。
旁边的老夫妇小声嘀咕着争吵了一下,老奶奶讪笑着走了过来:“小姑娘,你能不能帮我们也叫一下车,我们都等半个小时了,司机都说跟别人约好了。”
我的心里划过一丝难过,很快帮他们叫好了车。老奶奶还感叹着:“现在手机真方便。唉……人老了,干什么都不中用了,搞不来这些新玩意儿,连门都出不了。”
“是啊是啊,我最不喜欢出门了,干什么都不方便。”奶奶在一旁附和着。
车很快来了,我却一路陷入了沉思:说实话,在带奶奶出门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变老”这件事情。
-4-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以为过了30岁就是老女人了;现在奔三了,我想所谓变老,大概也就是当像林青霞那样吧,优雅地老去,精致而从容;或是像杨绛先生一样,成为一杯百年陈酿,历久弥香。
幻想中,即使我老了,也会成为一个魅力四射的老女人吧,二三十岁的毛头小伙子讨好着我,四五十岁的小年青恭维着我,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倾慕着我。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林青霞和杨绛先生这么智慧而幸运的,更多的人,像是我奶奶这样平凡普通的老人。
细细算来,奶奶出生在抗战后期的农村,童年在生死线上挣扎,青壮年时期在温饱线上过活,几乎只接受过扫盲一般的教育。一辈子养儿育女,儿女大了,就带孙子孙女,终于熬到所有的孙子孙女长大了飞走了,老伴儿又去了。一辈子都围着家庭打转,自然是没有所谓的朋友的,如果有那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姐妹们,去的去,病的病,健在的又被一家老小拖累着,于是就成了孤零零一个人。
没有丰厚的积蓄,只有极少的退休金,也体谅儿女们的不容易,所以安安静静呆在老家,自己种菜吃,每个月花费不到50元。
最害怕的是生病,因为看病难、看病贵,人更禁不起折腾,进一次医院就去掉半条命。
最不愿意的是出门,尤其是出远门,各种不方便。坐车晕车,走两步就腿脚酸软,手扶电梯站不稳,厢式电梯又不习惯失重。
电视看不懂,电脑不会用,手机只会打接电话。呆在家里很无聊,可是出门人一多就胸闷气短,还不太记得路,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丢了,还是呆在家吧。
牙都掉的差不多了,安好的假牙也不太好使。往往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只能挑几样软烂的吃吃。
然而,奶奶依然感叹着自己命好,没病没灾的,儿女又孝顺。过年的时候,给祖辈们上坟,她在她婆婆的坟前跟我妈妈感叹:“我婆婆走的时候就说我命好,说我会活得越来越好。你也是,现在生活这么好,你也会越来越好。”
这一对婆媳互相怨怼了小半辈子,突然在老去的历程中,与对方和解。忽然想着,父母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5-
我们80后90后,身处时尚潮流尖端,偶尔依然会有一种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潮流抛弃的失落感,迷茫地寻找着自己的存在价值,那他们呢?
他们已经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他们是不是也常会有一种失落感,是不是也会突然感到很无助,是不是也会时常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一种类似绝望的无力感油然而生。我也是极平凡普通的人,可能倾尽一生也很难大富大贵,给父母一个荣华富贵的晚年。
那我能想到的最孝顺的事,我能做到的最孝顺的事,就是陪他们一起慢慢变老——体谅他们逐渐老去带来的失落与无助,从最细微处努力解决他们老去带来的不便,用陪伴来抚慰他们内心的凄凉与孤独,用依赖重新构建他们的尊严与价值,用不断的自我成长为他们筑建一个安享晚年的港湾。
-6-
车很快到了,我扶着奶奶下车:“奶奶,你慢慢来,我们一起。”
奶奶,爸妈,你们慢慢来,让我陪你们一起,慢慢变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