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乐山乐水岁月如歌巢湖文海
读道德经看今人读书不快乐

读道德经看今人读书不快乐

作者: 宁邑聂盛 | 来源:发表于2020-09-16 19:17 被阅读0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于孔子而言,读书是快乐的。但今人读书似乎不甚快乐。

    时下,有这样的说法,不爱读书的人,在逼着孩子们爱读书;不怎么读书,甚至根本不读书的人,在教孩子们读书、把书读好。真是奇葩、荒唐、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局面不改变,要改变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只是一句空话。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清楚今人为何读书不快乐?

    首先,不知读书、学习之要。读书学习,可有可无,自然不会爱书如命、孜孜不倦。

    关于学习,老子有非常重要的开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天与地都在不断学习,大道尚且追求进步,更何况人呢?这是告诉我们,学习是宇宙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永恒的使命。人到世间,就是来学习、成长的;除此,无他。

    既然学习如此重要,与道、天、地并为宇宙四大的人类,不能不学习。不学习、不成长,枉来世间走一遭。

    其次,目标有误。今人读书大多不为名利,即为消遣。名利是读书之动力,一旦得到一定名利,或者名利途中遇到障碍,动力不足,难免丢下书来。消遣之人,以好玩、猎奇、填补空虚为动力,这动力本来疲软,更不会真正地手不释卷,读出兴趣乐趣来。

    读书学习,但为成长,心灵净化、迈向高等心灵。用朱柏庐先生的话说,是“志在圣贤”。(《朱子治家格言》)

    而此成长,《大学》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就是,先明道守德,找回良心、恢复本有的光明本性、把道的特征特性(崇高德行、高等心灵)呈现出来;再亲近百姓、服务人民,在成长中服务,在服务中成长;逐步引领大众共同进步,迈向高等心灵世界。

    而此成长,用老子的话说,是“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第十五章)启发内在的光明,去照破世间的无明黑暗(照亮世间);用自己宁静清净的心灵,去协助世人净化风气(净化世风);我已醒来,用我活泼的生命,去唤醒无数沉睡在危机中的人们(唤醒世人)。

    有了自利利他、利益家国天下的宏大目标,自然有了读书学习不绝的动力,不会因诱惑而散漫,不会因挫折而停止。

    第三,方法欠当。往往陷于文字,死于名相,跳不出来。

    老子对此了如指掌,所以老人跟佛陀一样,都不愿留下文字,但拗不过尹喜霸蛮。动笔之前,老子必须丑话说在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道,其实是不可说不可说的,而你硬要我说出来,这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本来的道了;世间万象,可以起名、贴标签,但这个名字、标签只是个符号,绝非事物本身。你如果死揪住文字,去解析、论证、评判,你最多能看到片面、片段与表层,绝看不到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实相。好比看月亮,经典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告诉你月亮大致的特征、所在的方位、观察的方式,引导你去看到月亮的实相;而不是要你老盯着手指,然后眼睛出彩,把手指看成月亮。又好比要到北京去,地图只是向导,天天钻研、翻来覆去,即便把地图翻烂了,你不动身步行、骑马、坐车(单车、摩托、小车、卡车、普快、高铁)、搭飞机,永远也到不了北京。

    怎么办?

    熟读文字,能滚瓜烂熟尤佳。最好能泡在其中,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处处,去体悟其中的深意,还试着用出来。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来到“道法自然”,即要通过经典文字的引导,向大自然学习,读懂大自然这部无字天书。大自然是无处不在、最自由活泼的课堂,有信手拈来、多彩多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有最有德行、最有能力、诲人不倦、从不离身的师长,会让我们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收获,越学越有劲头。

    第四,心态不佳。“为学日益”,越学积累越多,越学越感觉自己博学多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自然固步自封,学不下去。

      如何是好?

    老子自有妙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做加法学不下去,就做减法。要有随时归零之心。连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大道的支撑,一息不来就是来生,我们这点小进步、小收获、小聪明,都是大道所赐,在大道之智慧面前不过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不仅要随时归零,还要把所学的用到自身,不断反观照见内在的无明黑暗、灰尘污垢,再不断地打扫、清除、净化。所谓“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

    如此,越学越知自己的不足与丑陋,越学越谦虚,越学感觉学得不够、成长不够,动力就越见强大、绵绵不绝。

    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原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道德经看今人读书不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ph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