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读孙频老师的《疼》。我一直不知道中篇小说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前段时间读蔡崇达老师的《草民》《皮囊》,梁晓声老师的《父亲》《母亲》,每部中篇都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是我读书太少的缘故,之前很少接触中篇,也一直对读名著抱有执念。
近些日子才开始略略涉及国内作家,进当代作家,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中篇也是我偶然涉及而并非过于刻意想要了解的。
《疼》这部作品,在一个月前我看了三个故事,还有两个故事是今天看完的。
之所以当时没看完,是觉得这个作者的作品太压抑了,读起来让人胸口发闷,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所以剩下的两篇就暂时搁置了。
而读过《疼》后的这段时间,故事里的瞬间,甚至连不愉悦的感受,都还清晰地在我脑海中回旋,它时隐时现。今天又再我脑海浮现,我想,这定然是好的作品,似乎可以用大家所说的那句“后劲儿很大”来完美概括。
听很多人都说过,你看过一部作品,它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并会在不经意间时而呈现,这无疑就是好的作品。
那么给我同样感触的《疼》,就是如此。虽然感觉读起来不快乐,但它却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想肯定是有某些东西,戳中了我的哪里?让我不自觉地又想去看,尽管知道读这部作品会不快乐,但我就是抑制不住地想要去读。
那么,今天我又读了剩下的两篇,故事真的很好,带着一丝丝的希望,又带着冰冷的绝望,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所以,中篇的这股能量是我没想到的,我不知道中篇竟然有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看到故事的一部分,然后再看到我们自己。在他人的命运中,找到自身命运的痕迹。
看到孙频老师的作品,自己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中发生,会有意地去避让。
读蔡崇达老师的作品,自己有时也想像书中所说的人一样,哪怕只是赌一场!
读梁晓声老师的作品,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品质,让人不自觉想要模仿,希望自己也可以宽厚真诚,心胸也可以如故事里的人物一般宽广。
我读中篇不多,但就这些作家和作品而言,中篇也可以让人改变。相较短片它更有看点,相较长篇它更简洁干练。
我想最近这段时日,我可能会读中篇比较多些,从中篇所描述的不同生活状态中,来体会一段段故事,一次次感悟不同的人生状态,并从中吸取自身所需要的养分。
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家,很多很多的作品自己都没有涉及,对我来说,读书简直是再好不过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仅仅在如中篇这样的故事中,自己只需要花费寥寥的读书时间,就可以涉猎大师们的看法,观摩大师们在意的人们的生存方式,并体会到一点点大师们的感触。
所以,读书,简直不要太太值得!如果你读不进去大部头的著作,建议读读中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