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在每个单位都很多,特别是一些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
这些人有经验,也有的是能力和业务水平,是企业的一种财富。
但多年的人事管理经验和管理工作告诉我,老员工除了上述的特点外,其实更多的是明显的缺点和劣势。
老板为什么要清除老员工?
1.老员工意味着一个既得利益的团体。
2.老员工的存在意味着老板的话语权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为老员工有资格质疑老板的决策。
3.老员工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会不断上升,并且上升就是一整个老员工群体工资的上升。
4.老员工的存在已经开始阻碍公司的发展,再不下手清理最后只能是变成一个企业中党派之争。
5.老员工不让出位置,新鲜血液就无法得到成长,这样该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从组织发展来看,清除一些只是混的老员工我是赞同的,毕竟无论什么地方总有些人是在混的。
世界很残忍,只有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充电,才不会变成老板心中的那种妨碍企业成功的老员工。
对于一些混的老员工来说必定是清除的对象,就像华为清除35岁以上的低绩效员工一样,正如任正非所说的“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很多企业往往会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留住人才,尤其是核心的老员工,但是股权激励有多大的成效呢?看看案例。
案例:
一老板在4年前就对中高层管理者说公司很快就会做股权激励,让更多的管理者成为企业的股东,一起来经营企业。可是,4年都过去了,这家企业还是没有实施股权激励,这是为什么呢?
我记得,在2015年冬天,李总找到我诉苦:“我在4年前就对高管说,公司很快会对高层管理者做股权激励,但是过去4年了,都还没有实施”。股权激励从此就成了李总的一块心病。
心病背后的原因:
1、李总企业属于代加工制造类型,主要给2大客户品牌企业进行代加工,目前公司利润还不错,如果做了股权激励,企业利润就要公开给入股的管理者,老板担心某些管理者经常和大客户打交道,会不会不小心告知了企业的真实利润?当客户知道自己企业有这么高利润时,就会要求降价,这样公司的利润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2、企业利润每年都在增长,李总担心做了股权激励后,管理者会不会躺在股权里反而不作为了?
3、作为企业主的李总占了公司51%的股份,另外有3个股东(合计49%)仅是投资者,并不参与经营,当李总提出来要做股权激励时,另外3个股东都不愿意减持自己的股份,管理团队有28人,如果李总一个人减持,李总也觉得不适合,自己51%的控制权也会受到影响。
综合以上3个原因,内部实施股权激励的想法就一直被搁置了,成了李总的一块心病。
事件中不难看出,为什么说股权激励是一个伪命题?
1、股权,作为金手铐,重在留人,但激励人的价值有限。
2、股权,重在针对极少人,多数人更关注短期激励。
3、股权,作为所有权,是让员工成为投资者,实际上企业更希望员工参与经营。
4、股权,玩的是顶层设计,但更多企业连墙都没砌好。
推荐中小企业使用合伙人模式,为什么要力推合伙人模式?及设计套算公式?
不需要公开真实、完整的利润报表。符合小微企业当下的财务管理状况。
无论企业当前是大赚、小赚、保本或亏损,都可以吸引管理层参与。
合伙人模式设计灵活、操作简单,便于快速落地执行。
合伙人不占用公司股权,有更灵便的退出机制,不会产生公司股权、产权纠纷。
对合伙人可以提出更多在职、离职的商业保密、风险保全等要求。
可以不断扩大合伙人队伍,让更多核心人才逐步加入合伙人团队。
与外部合伙人模式协同运用,打造无边界团队。
本文所讲的:合伙人管理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赠送企业针对性线上辅导一小时)
一、合伙人与股东有什么区别?
1、股东主要合的是钱。合伙人主要合的是力。
2、股东讲投资回报、看报表讲收益。合伙人讲贡献回报、看数据讲经营。
3、股东权力大,属于所有权。合伙人利益大,属于收益权。
4、股东退出难,受法律保户。合伙人退出易,有契约维护。
5、股东有风险,要有创业者的勇气。合伙人不承担经营风险,但要有奋斗者的拼劲。
6、股东可以是个体,强调资本。合伙人必须是团队,旨在人本。
股权布局图——中小微企业顶层激励设计
股权激励适合的受众占公司10%,作用是留人,但缺乏灵活性。
股份激励适合的受众占公司20%-30%,作用是留人,但灵活性差。
合伙人模式适合的受众占公司50%-80%,作用是激励人,灵活性很强。
合伙人的操作要点
管理层共同参与,根据业绩贡献出钱成为合伙金;
共识平衡点目标;
商定超出基值的分红办法;
给予合伙人一定的收益保障;
根据实际贡献大小分享超值成果;
可以选择毛利润作为分享对象。
iop合伙人模式的关键:
公司要保证员工资金安全,像放置银行一样,不会有风险,并且会至少可以获得和银行同等比例的利息;
合伙人的分红,收益要按时按量按约定发放,一分都不能少;
合伙人得到的收益必须由贡献度和出钱额结合而定,避免合伙人只是出钱坐享其成。
合伙人对公司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员工的工作心态变化。公司不缺员工那点钱,但是员工有投钱,整个人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会真正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去创造最大价值。
做了合伙人之后如何向股权(股东)的过渡呢?
企业为规避风险考虑,可以先把员工发展成合伙人,如同男女谈恋爱,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如果价值观趋同,则可以进一步成为企业的注册股东。如此操作,企业进退自如,如下图所示:
总结:“老员工走了,企业才能重生”是一个片面的说法,只有清理掉企业的害群之马,才能是企业重生对此。
企业不做绩效管理,等于没有管理,政府也一样,中小企业主们,你还在用固定工资吗?你的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欢迎私信和曾老师交流。
文:曾老师(zwwjx168)
作者简介:
长期从事绩效薪酬设计研究和实践;
足迹踏遍五湖四海,为广大企业诊断把脉;
添加小编为好友并回复“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网友评论
新员工可能来的时候想干一番, 但是老员工会认为地位/工作时间等收到了威胁, 从而让新员工只能继续顺从大流
本人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