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央视和湖北电视台联手推出了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苏东坡》,满是好奇上网去看,结果周六一天连续看了六集。真是不得不佩服央视在人文这块的实力,画面、音乐、诗词的考究堪称完美,几乎每一帧的画面、每个音符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由衷的感谢这些于喧嚣乱世为我们呈现饕餮盛宴的工作者。
说到宋朝脑海中总是会出现烟雨江南、小桥流水,婉约的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风流才子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还有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豪放的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朝是璀璨的时期,造就了一批同样璀璨照耀千年的诗人、词人,当然还有咱们的史学家司马光,而其中最令人敬仰的当属东坡先生。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能从东坡身上学到什么?为何一个人千年以后还是有耀眼的魅力?现总结了几点与诸位分享:
-
处逆境时依然有豁达、乐观的心态
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因乌台诗案做过牢,先后被发配到黄州、儋州。而生活其实没有咱们想象中的好,可以说是茕茕孑立,当然生活上的压力对先生来说不算什么,主要还是政治上面的打击。
从牢里出来后,东坡被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市。一千多年的黄州生活非常艰苦,此时东坡也认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走到头了,曾经的报复、理想也不敢再想。初到黄州时借宿在黄州定惠院,而写下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呈现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卜算子2.png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初到黄州无依无靠,生活上也不富裕,每天都在计算着一天的花费。后来多亏一个友人向政府求情,让东坡租种东边的一片坡地,而这块坡地则完全改变了先生的人生。他号召家人开垦荒地,重新又种上庄稼。此时的东坡完全把自己当做当地的老百姓,一起下地、一起聊天,完全从政治打击中解脱出来,也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有时会和友人泛舟赤壁之上,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前后《赤壁赋》,有时会和佛印一起参禅打坐。其中记录一段趣事:有一天东坡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写好了这首诗,苏东坡觉得非常满意,他立刻把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给佛印看。佛印读完东坡的诗,挥笔在诗的下面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放屁”两个大字时,勃然大怒起来!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于是,他马上雇船过江,到寺庙去找佛印算帐。船到岸时,佛印已在岸边等候多时。东坡上岸后,佛印大笑: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
心中有大爱
后来苏轼又被朝廷重用,回到了权利巅峰。但是,当他坐到高位时才发现,每天面对的就是无休止的党争。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变法,这让苏轼很气愤,因为有些变法对老百姓是有利的也同样被废除。苏轼看透了这一切,决然地放弃了高位,自我请命去地方做官。
这次苏轼来到杭州做太守。而那时的西湖淤泥堆积,夏天时有恶臭。苏轼召集众人清理淤泥,把这些清理出的淤泥倒到岸边,在上面再种上柳树。当湖水畅通后,苏轼专门划出一片水域让当地农民种植物,这些植物的收益完全归他们所有,农民们只需清理水中的污泥。后来西湖成为了游玩的好去处,苏轼经常带人在湖上饮酒作词,和老百姓之间也没有避讳,其乐融融。
-
对艺术的热爱
东坡先生不仅在诗词方面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创造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jpg译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àn)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在吃上也是很有创意,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
东坡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乐观、豁达的人,他的诗词在人不如意时给人以鼓励,坊间趣事也能成为后人聊天时的笑资,是个有趣的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