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翻译:有个道士端坐在蒲团上,虽然白发下垂到衣领边儿上,却精神爽朗,神采奕奕。王生上前打招呼交谈,道士说的话非常玄微奥妙。
“素发垂领,神光爽迈”,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位身着道袍白发长须,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老者形象。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翻译: 一天晚上打柴回来,王生看到两位客人和师父坐在一起饮酒,这时天已经黑了,还没点上灯和蜡烛。师父剪了一张如同圆镜子一样的纸,贴在墙壁上。一会儿,那纸就变成了一轮明月,照亮了整个屋子,光亮之强连毫毛都可以看得见。
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翻译:于是把筷子向月亮中一抛,随即看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飘逸而出开始还不到一尺高,等落到地上时就和常人一样高了。那美女腰身纤细,脖颈秀美,翩翩地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跳完舞又唱起了歌:“轻盈起舞啊!回来呀!为什么幽闭我在广寒宫里呀!”她的歌声清越高亢,喷亮得像是吹箫管一样。唱完了歌美女盘旋而起,一下子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正惊奇地看着时,她又变回了筷子。
看到这里,感触最深的一个点是:小说家最宝贵的财富应是他们的想象力吧!丰富的想象力当然是要大量的输入和积累啊!
看到这儿有了一个联想。除了宴请宾客,师父是不是也会在别的场合施展仙术?
比如给弟子们讲授山海经中叫作“虚耗”的古代神兽时,“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弟子们听着师父的描述,仍是不能在脑中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于是师父抬手一挥,众弟子面前立刻出现一只在深山林海中的红袍形象,定睛一看,正是方才师父描述的形象。这样身临其境的授课真的非常吸引人了。
再比如又到了多雨的季节,众人之前砍的柴火都被雨气浸透,点火障碍。于是师父当即给弟子们传授了烘干水汽的术法。
诸如此类。
(小声:王生之所以没遇到以上情况,是由于他每次砍柴都耍滑偷懒,砍柴量不足,以及没砍够一年的柴火,以及他修道不纯,哈哈哈~)
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翻译:道士说:“你低头快进,不要犹豫!王生果然在离墙几步远的地方,冲着墙跑向前去,到了墙根,好像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回头再一看,身子果然已经在墙外边了。王生大为高兴,返回墙里拜谢师父。道士说:“回去后要清白做人,否则就不会灵验。”
看到这儿,又结合我之前看过小说的设定,可不可以在施展穿墙术时设定几种情况呢?
第一种情况,存着炫耀显摆的念头,那术法就不灵,跟文中一样,就撞墙而倒。
第二种情况,存着偷窃劫物的念头,那穿墙的同时会被传送到一些不好但是不会危及性命的地方,如当地的监牢,郊区的野岭,恐怖的洞穴等等。
第三种情况,存着取人性命的念头,那穿墙的同时会被传送到一些很危险,有可能会丧失性命的地方,如猛兽出入的深林,一半身体挂在悬崖峭岭等等
还有其他更多的复杂的情况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55193/f1179f3d97f1857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