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经有一段话,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就积累到极致,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敢活,也不太敢死。
这世界上,好像每天都有坏消息。女高管跳楼、华山男子跳崖还有前天峨眉山女子跳崖…… 每每有这样的新闻出现,必然少不了几篇题为“XX从高楼跳下,成年的崩溃从来都是无声的……”的文章引爆网络,大家纷纷转发,作为每日一丧的说明书。但是,你以为转发这篇文章的成年人是因为认同文章的观点或者是感同身受吗?是对当事者感到悲伤或者惋惜吗?并不尽然,有一些人只是当作隐秘的呼救。
高中时,住在我临床的女孩子割腕了。早上醒来看到她鲜血淋漓的手腕和吓人的伤口的时候我几乎是哭着喊出来的,一直到她送去抢救我都难以平静。那是一个活泼漂亮的女孩子,每天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突发的意外打的我们措手不及。那时的我们确实始料未及,但并不是无迹可寻。割腕的前一天下午,她找到我,交给我一封信让我转交给和她形影不离的闺蜜。割腕的那天晚上睡前,从不起夜的她跟另一个室友说如果晚上上厕所一定要叫她,还说明天谁起得早记得叫她起床……那封要转交给她闺蜜的信上写着“要把生命结束在最美的年纪”,我想前一天她说晚上起夜叫她的时候,心里还是犹豫的,如果大家多聊几句,也许有些事情就会改变了。
因为那时太过青涩,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参加工作之后一直比较敏感。所以,听到一个前辈随意的说:“晚上十一点,走在下班的路上,突然很期待发生一场车祸”,我心中一震。她的辛苦我是知道的,年终的总结和汇报材料十几万字压在她身上,领导对文字材料要求很高,要有文采、要客观准确、要鼓舞人心、要全面总结、还要短时间完成,发烧39度输液的时候还带着笔记本码字,和各个基层单位确认数据。这只是当下阶段的显而易见的压力,异乡漂泊生病无人照顾的心酸、无节制加班的疲惫、封闭的社交环境的孤独,等等,都是催生抑郁念头的根源。
如果要究其根源,现代人的崩溃源于孤独。不管是“我很好”的掩饰、还是“压力大”的表达,不过是希望自己的情绪能够被世界看到,被周围的人感觉到、关注到。如果,我们都能够多关注身边人濒临崩溃的“呼救声”,多付出一点关心,那这世界的崩溃会不会少一点?
如果崩溃真的无声,那午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