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菩提树下国学与传统文化
佛教牛人录02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二)

佛教牛人录02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二)

作者: 宇文微之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5:06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


    三、出家悟道

    这就说到了佛陀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们前边说悉达多聪慧而敏感,他思考问题似乎真是比其他人更深一筹。按说妻在怀、子倚膝的生活也算是安乐,往后也可作这城邦的首领,一切都挺好的,可是他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选择了坎坷磨砺。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这位王子的心呢?话说这悉达多从小很少有机会走出王宫,去真正接触世间百态,但是越是见不着越是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了一个想法,去外边转转,到市井乡村里溜达溜达。其实“走出来”是个不错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才能了解更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人做学问都是如此,亲身经历学得的毕竟比书本上深刻多了。如今的大学生正是如此,从学校里出来上了工作岗位,才明白社会上的事儿可不是书本上能讲得清楚的。

    这天悉达多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坐上马车带着随从出了宫门。来到街市上,悉达多掀开车上的帘子往外看,街上车水马龙,做买卖的排在街道两边吆喝着,真热闹。悉达多以前哪见过这些啊,一时间兴奋不已。

    正当悉达多看的高兴时,一些不一样的景象进入了他的视野,令他嗟叹痛心,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他看到老人,是“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看到病人,是“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看到死人,是“直挺僵卧,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这些场景,深深的震撼了悉达多。

    老、病、死对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一般人也就是“认命”了,这样痛苦地度过一生。悉达多却多想了一层,他想着,怎样才能超越这种痛苦、才能让人获得解脱呢?这种思想不得了啊!它坚定了一个人的选择,成全了一份追求。

    这个时候,悉达多带着这份思索再次出游时,看到了一个出家人,他“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出家就能达到解脱?悉达多于是想到出家。当然,要说仅就是一两次的巡游就让悉达多有了出家的想法,未免有些牵强,但是说他是“思忖因缘已到,应该出家修行度人了”,也很难让人相信。我们只能猜测,聪慧敏感的悉达多是为了解决心里那个结,才做出了出家的选择。

    总之在悉达多二十九岁的这天夜里,他趁家人仆众熟睡,悄悄溜出皇宫,跑到深山里出家了。

    悉达多遍习各家学说,前边所提的“六师”的学说精要,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吸收的。过了六年的苦行僧生活以后,他发现苦行根本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

    当他不吃不喝面壁时,一个好心的牧女送来乳酪给他,悉达多吃着,思索着,改变了注意。他不再走苦行的极端,而是用心灵去感悟,去思考。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打开了那个心结!在佛教传说中,佛祖得道的这一天很重要,说在十二月七日这天,佛祖辩退了前来阻挠的魔女、魔王,于菩提树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于是悉达多便有了“佛”,即大智大觉者这个称谓。仔细想想,老病死是无法改变,但人是可以用心灵、用智慧来使自己的一生变得充实,从而将老病死淡化,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牧羊女送来了乳酪

    四、当年风范

    佛陀初入“江湖”时就三十多岁,与当时其他学派的领袖比起来算是非常年轻的。可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江湖上也有句经典的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只要有本事、有头脑,也是有做领导的可能的。

    当年苦行的时候,有侨陈如等五人跟随佛陀一块儿修行,佛陀一朝顿悟,便立刻将自己的心得告诉这五人,五人一听大为佩服,当下就尊佛陀为师,后来修行有道,成了著名的“五比丘”。佛陀领着五比丘,首先来到鹿野苑传道。鹿野苑这个地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了远近闻名的圣地。

    佛陀的能耐可不是吹出来的,鹿野苑里住了不到三个月就收了五十六名徒弟。之后他便派遣这些弟子前往各地传扬佛法教义,自己也准备到摩揭陀国。

    话说在摩揭陀国有个拜火教,教派以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加耶迦叶三兄弟为尊,这兄弟三人年龄都比佛陀要大,而且都自认为已经修行有成。不过他们近来常听到佛陀的名号,东家说佛陀如何如何有智慧,西家说佛陀如何如何神通广大,心里很是不服气,怎么说自己也是一个教派的宗师,怎么能让一个后生给比下去?

    佛陀在这个时候去见这迦叶三兄弟,接待他的是老大优楼频螺迦叶。优楼频螺迦叶心里嘀咕着,这回可要给这小子点颜色看看,本想以自己的辩才难倒佛陀,没想到言来语去,非但没讨到便宜,自己还差点下不了台。说来这学术宗派的辩论还真和小说里江湖人士的比武十分相像,讲的是真功夫、真修为,年龄大又怎样?技不如人就是输啊。

    而佛陀也并没有刻意去为难面前这位老兄,他只是说自己想要在这里呆一段时间。优楼频螺迦叶一听就有些不高兴了,原来过两天这里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典,自己作为德高望重的大宗师很有可能被选为祭典的主持,但如果佛陀也在呢?这个年轻人锋芒毕露,很有可能抢了自己的饭碗;而说不让他留的话,又显得自己太过小气了。优楼频螺迦叶只能支吾了几句。

    其实佛陀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便在祭典这一天藏了起来,事后才出来。优楼频螺迦叶便问佛陀为什么要这样做,佛陀微笑着告诉优楼频螺迦叶“存着嫉妒之心,其实你并没有参透啊!”迦叶三兄弟大为感慨,与教派弟子一起从此尊佛陀为师。

    后来在王舍城中,佛陀更是语惊四座,令一直以智慧著称的学者舍利弗和目犍连大为震撼,带领徒弟二百余人一同投入佛陀门下。这样,随着各个地方、各个种姓的信众的前来,佛陀的弟子逐渐增到了一千二百五十人。

    于是佛陀带着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创业兴基,在舍卫国王赠予他们的“祗园精舍”里开讲座、搞论坛,不断丰富和发扬着佛教文化。我们今天读到的许多佛经开头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从佛陀弟子们这会儿的“听讲记录”里来的,这与我们的孔大圣人的儒学经典的形成有些类似。

    佛陀毕竟也是人,也会老死,关于佛陀的老死当然也会有许多传说故事。

    传教四十多年以后,悉佛陀八十岁了。一种说法说他有一次吃了别人施舍的“膻树儿”(野羊肉)之后,患了病,到了拘什那迦城的河边,坐在娑罗树下,结束了他追求大智慧的坎坷的一生。佛陀居然吃肉,不是破戒吗?其实我们想想,佛陀当年放弃了苦行而选择心灵领悟,说明他并没有过于注重那些束缚人的戒律,死守戒律恐怕是后来的一些佛教徒走入桎梏了吧。

    当然,流传最广的说法应该是佛陀八十岁时涅槃升天了,而“涅槃”这个词,听着绝没有一点儿贬义,似乎也正是为了这种而情况造出来的。涅槃意味着脱胎换骨,或者干脆是“抛去臭皮囊”,在佛教是修行到了最高境界的表现。人们相信佛陀最终涅槃了,是对这位智者的伟大贡献的承认,也是对佛教精神的接受。

    佛陀涅槃以后,他的大弟子摩诃迦叶搞了一次大集会,这类似于当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发起了一次“造圣”运动,利用这个机会,这些佛陀早期的徒众们使开始让佛教变得神圣化,也在创始人身上涂上了第一层神秘色彩。

    上一篇 第一章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一)

    下一篇 第一章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三)|佛陀弟子,各显其能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牛人录02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vi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