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来,照例研究公务,其间领导反复提及一幅字“知止有定”,透着强烈的喜欢,是去拜访一位著名出版人时,在对方办公室看到,忘了了解下出处,领导言语里颇为遗憾。南泉接口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大学》。”看看她,领导满脸的不相信,心里大约在说“我都不敢确定,你一个时髦小囡,能懂《大学》?”南泉就解释说:“《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猜是出自这里,不知道对不对?”
领导更加惊讶了,即使今天能够张口就背出《大学》的都不多,何况那是十几年前。几天后,领导告诉南泉,向那位出版人证实过了,果然如她所说。经过此事,领导对这位在经济运作方面相当出色的下属明显有了新的认识,更愿意和她交流,面也扩展到了有关企业发展的诸多方向。
由阅读而获得的意外助力,这是一个小例子。当年,南泉从中国文化起步的一个人的读书会,最初也不过想解决自己的困惑。但是,随着“无用”之书读的越多越深,伴随的思考越深,不仅启迪了自己,也潜移默化地促进工作和事业发展。阅读改变了自己,便也有意识地把一些富有启迪的书推荐给周围的人,如果办一个面向社会的读书会,影响更多的人,共同进步,创造的价值将几何型上升。她早早意识到开放分享融合共创的重要作用,并且往这方向用力。
2010年12月底的一个晚上,南泉参加完一个慈善活动,走出来,寒气袭人。她回头望向来出,温暖明朗的灯光从敞开的门流泄出来,三三两两参与活动的人群正安详有序地离开。片刻前,一室人基于同一个主题,以同样的节奏交流感知相互启发,真是特别美好的体验。就在那瞬间,开办公益读书会的想法在脑海里强烈起来,她决定立即行动。
“传播有力度的思想”,读书会的定位,从开始就精确而不容置疑。她说“人需要两种空气,一个生理的自然的,另一个是思想的人文的,阅读就是我们思想的空气。空气由各种复杂的元素构成,纯粹只有氧气不行,但是没有氧气一定不行,阅读也同样,我推广阅读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氧气。”她的目标人群是热爱阅读、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且更加希望不带有商业目的社会精英参与。书目的选择以经典的思想、文化、艺术为主。
读书会的定位不可谓不高,在心浮气躁,浅阅读轻阅读流行的年头,可谓特立独行。南泉的想法是,阅读本身是多元的,可以有各种层面各种角度,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需要。而她追求的是透过表面去知本。就像给植物浇水要浇到根部,到它的本源一样,人类灵魂的滋养也要浇到根部。知道事物本源,懂得真理,了解规律,这个是灵魂的根。读书会的的logo,就是一棵树和树根。
这么高端的读书会,能办得下去吗?在定位上丝毫不妥协的南泉,在操作中,表现出了实事求是的一面。每月一期,每期哪怕只讲一个问题,能够让心情舒畅一点、思维清晰一点就足够了。
至于能办多久,南泉根本不焦虑不担忧,她觉得能办一次是一次吧。她用一个故事说服上级领导:海水落潮时,常常有大量的鱼给冲到岸上挣扎着回不去了。这种现象司空见惯,那些不幸搁浅在岸上的鱼,如果没有一波大浪上来席卷回去,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有个渔夫却独自一人认真地把冲到岸边的鱼捡起来扔回海里,有人觉得他傻,劝他,那么多鱼你捡不完的,渔夫说,能捡一条就救了一条。
她说:“我们不妨就做个渔夫吧。”
2011年5月,面向人群的公益读书会启动,从此每月一个周六的下午,一些文化、金融、科技界的在职领导、社会精英会聚拢到一起,带着对读书会一个月前推荐书的思考,倾听交流吸收滋养。读书会办得踏实有力隽永,7年多过去了,一期又一期不徐不躁,坚定地在最初的定位上往前走。不少读书会的会员和南泉成为朋友,有些已经走上更高领导岗位的会员,依然保持参加读书会的习惯。有更多的会员向南泉表达了感激和致意,这个读书会给了他们启迪,影响了他们生活事业的走向。
读书会只是个有形的载体,南泉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引导阅读。只有阅读是生活中自然而必须的一部分,成为生命当中的一部份,才是真正的读者。阅读推广,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生命走到今天,对社会奉献的价值。
南泉的曾祖父是家乡有名的中医,她未曾见过曾祖父,只看到过其中医馆门前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这位素未谋面的先辈,就以一幅对联深刻影响了她,她坚信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多贡献。人可以成为永恒的一部份,也可以与永恒无关,她要求自己是前者。
在宇宙的无垠中,她就是一点能量,在社会人群中,她是一颗挺拔的树。
网友评论